探析李白诗歌中悲思原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李白诗歌中悲思原因

探析李白诗歌中悲思原因   摘要:李白的诗中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从诗“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李白诗歌的悲思原因。   关键词:悲思;平等;理想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飘逸著称,而其“诗歌中的思想内容罕有浓厚的悲剧性。”[1](112)??:   五花马,千金裘,乎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送君灞陵桥,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灞陵行送别》   《灞陵行送别》在表达送别之情的同时,也展现了壮志未酬?p怀才不遇的苦闷。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虚坠下霜空。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因从弟去长安而勾起对长安时期的回忆,怀才不遇之痛和济世之心依旧交织了一个悲痛的内心世界。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   苏联诗人依萨可夫斯基说:“写诗的天才并不是什么孤立的和诗人个性无关的东西。它和诗人全部内在面貌有机地、密切地联系着,它不能独立存在,而只是人们表现个性、性格特点、思想和感情的特殊手段。”   李白的“悲”源自李白平生志向的不得实现,而志向的不得实现源自李白的人生态度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李白价值观超脱现实的理想化。概括起来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李白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上。   (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诗人李白心中的“人际关系”应当是用“心”结交基础上的情义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平等关系,他排斥甚至痛恨以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所决定的等级秩序关系和利益关系;相应的他尊敬的是不爱富贵、不趋炎附势、不被世俗所熏染的品德高洁之士,排斥鸡鸣狗盗之徒。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李白的精神世界里从无利益二字,他的与人相识相交不为牟利,不重贵贱与贫富。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箜篌谣》   相知在急难,独好已何益。《君马黄》   廉夫惟重义,骏马不劳鞭。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赠友人》   李白心中的友谊是真情实意的用“心”交流。在与杜甫半年的“醉眠共被,携手同行”的生活中,李白与杜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分别后思念之情难以言寄: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看重的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真诚的交流,自然不接受等级秩序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他“不屈己,不干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态度固然受人尊敬却也为其追求理想的道路处处设下障碍。   李白在长安得意时所作的《从驾温泉宫醉后赠杨山人》中曾提到“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诗中回忆的是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秋于敬亭送从侄?Z游庐山序》)时期干谒诸侯却遭受了“非礼遇”的往事。李白“平交王侯”的思想决定了他“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行为方式,在干谒诸侯的过程中,李白曾酒醉“失礼”于李长史,“谤言攒毁”而险遭裴长史驱逐。原本为实现功业抱负而干谒诸侯的李白,非但没能得到赏识,还落得“启处不遑,战?R无地”(《上安州李长史书》)的境地。   而长安的“礼遇”也未能维持多久。约在天宝元年(742)晚秋,李白在长安的紫极宫(老子庙)从贺知章那里得到“谪仙人”这一称呼。[2](P7)??“谪仙人”意象结构有三点属性:一,才能的天才性、超俗性;二,对社会关系的非恒常性、客寓性;三,言论举动的放纵性、非拘束性。[3](P8)??李白不愿受约束的行为方式在长安并未因皇权的至高无上而有所收敛,“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李白桀骜的性格因素背离了封建等级秩序的规则,最终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馋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白玉栖青蝇,君臣忽行路”(《赠溧阳宋少府陟》),三年后李白被赐金放还。   李白尊敬的是真正的清芬高洁之士,不肯与朝中的奸佞之徒同流合污: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抑,从此辑清芬。《赠孟浩然》   在《古风》其八里,诗人借咏史将自己所敬与所恨之人进行了生动的对比: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子云不晓事,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