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传输计算机证据的有效保护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使用人数、频率有所提高,计算机凭借其优势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较多的乐趣和方便。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犯罪行为悄然兴起。在此围绕计算机证据脆弱性问题重点分析计算机证据安全保护措施,对原始记录实施安全转移并分散存储,确保数据真实性、完整性,详细论述绝密级证据的安全保护方法。通过分析总结计算机证据安全保护方案,上述措施可确保网络传输过程中计算机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双重机密性。
关键词: 网络传输; 计算机证据; 安全保护对策; 原始记录转移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5)24?0053?03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computer evidence in network transmission
LI Ruijun1, GAO Xia2
(1.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Jining Teachers College, Wulanchabu 012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Jining Teachers College, Wulanchabu 012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umber of computer user is went up, operating frequency is increased, and the computer provides more pleasure and convenience for people with its advantages. Meanwhil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omputer crime are rising quietly. Aiming at vulnerability of the computer evidence, the safety precautions of computer evidence are analyzed emphatically, the original records are transferred safely and stored separately to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and security of data, and the safety precautions of top?secret evidenc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security protection schemes of computer evidence, the above measures can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integrity and double confidentiality of computer evidence in process of network transmission.
Keywords: network transmission; computer evidence; safety precaution; original record transfer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多个部门和行业。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提升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各种形式的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也悄然兴起,计算机犯罪证据以数字形式(如:源代码、文件、记录等)展开传输或存储,这些内容就是计算机证据[1];但计算机证据具有不容易保存其完整性、不易保留原始状态、容易假冒、复制等特点,对于网络传输计算机证据实施有效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2]。
1 网络传输计算机证据的安全特性
因计算机证据在传输过程中有一定的特殊性,计算机证据必须满足特殊性要求。计算机证据在网络中容易被伪造、篡改或破坏传输至接收方,总结网络传输中计算机证据的安全特性如下:
1.1 双重机密性
计算机证据的双重机密性是通过AES算法进行加密、解密、图像隐藏技术进行保证。通过图像隐藏技术确保计算机证据双重机密性,借助隐藏算法把证据压缩包嵌入其中,促使隐藏起来的压缩包与原有的载体图像文件用肉眼看来无任何区别[3]。同时,计算机正确机密性也可借助AES算法实施加密、解密操作,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地点文字表述方法研究.pdf VIP
- 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风力发电(本科)樊.ppt
- 七年级英语上册期末专题训练(任务型阅读,首字母填空,完形填空)(有答案).pdf VIP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雨课堂)研究生 全部答案.doc VIP
- 2025年耐火材料行业分析.docx VIP
- 技术咨询合同简洁版模板5篇.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英语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日置 BT3564电池测试仪使用说明书.pdf VIP
- 上海三菱LEHY(C)电梯安装调试培训资料.ppt VIP
- 人教版(2025)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期中达标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