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订餐平台的社会责任
编者按: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日渐渗透,“互联网+订餐服务”(下称:“网络订餐”)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萌芽,成为当下都市白领就餐的主要选择。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订餐在给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美食”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部分入网餐厅证照管理混乱、食品卫生不达标等乱象愈发凸显。这既有网络订餐平台与入网餐厅利益捆绑的原因,亦有缺乏严格、统一、易落地的网络订餐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因素。“食品安全无小事”,那么该如何改变网络订餐行业鱼龙混杂、缺乏有效监管的现状,从而切实维护订餐者的合法权益呢?
据Analysys易观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第2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整体交易规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人民币252.8亿元。“网上叫外卖”俨然成为都市人繁忙生活的一道寻常剪影。但网络订餐在丰富市民餐饮选择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安全隐患。近日,央视、新华网等新闻媒体相继爆出线上餐厅与实际店铺相差较大、资质不全,网络订餐食品来源、运送等环节卫生不达标等问题。这不禁令消费者倒吸一口凉气!网络背后看不见摸不着的菜肴制作过程安全么?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的监管究竟去哪了?
充满隐忧的网络订餐
“民以食为天”,当下网络订餐发展如火如荼的背后,实质是公众舌尖上的需求在支撑。然而如果网络订餐无法守住最基本的卫生与安全底线,甚至任由问题餐饮服务上线,显然无法令人放心。
隐忧一:“幽灵餐馆”频现,餐厅名不副实
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下称:“《食品安全法》”)新增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下称:“网络食品平台”)提供者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其中,第62条规定“网络食品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网络订餐交易作为网络食品交易的一部分,应受到《食品安全法》第62条的约束。可是“实名制”在网络订餐平台上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于2016年7月初发布的《中国白领第三方网络外卖服务调研(2016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外卖”三家网络订餐平台合计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北京青年报记者曾致电三家网络订餐平台,对方的工作人员均称入驻商家需有合格的营业执照和餐饮许可证,只有审核通过才被允许在平台上进行运营。但在上述三家平台的线上申请页面,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平台均设置了“资质信息”提交栏,“饿了么”和“美团外卖”要求上传“营业执照”图,可是却未提及“餐饮服务许可证”。而“百度外卖”设置了“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其他资质”、“无资质”等多个选项,对“营业执照”没有硬性要求。且三家平台对从业人员健康证均未提及。由此可见,实名入网登记在网络订餐平台上名虽存,但实效却大打折扣。
诚如2016年“3?15”晚会曝光的真相:网络订餐并非一片净土!部分入网餐厅在网络订餐平台上标示的执照名称、经营地址与实际店铺并不同一(即“阴阳地址”),使用他家许可证进行运营的搭便车情况仍然突出。更有甚者,通过使用假证或者套证的方式,逃避监管者的检查,无证无照经营的“黑窝点”屡见不鲜。这种证照管理混乱、名不副实的现象凸显了网络订餐在餐厅准入机制上缺乏严格及统一标准的顽疾,食品安全隐患可见一斑!
隐忧二:食品安全堪忧,卫生缺乏保障
据央视报道,一些“明星餐厅”晒在网络订餐平台上的照片外观往往是店面宽敞整洁、菜品琳琅满目,可实体店的实际餐饮条件和菜品与网上宣传的相距甚远。有的实体餐厅脏乱差问题严重,厨房等重点区域卫生状况令人触目惊心。个别餐厅甚至通过分包的形式,将业务分包给个人小作坊,最后以餐厅名义外送。
滋生网络订餐乱象归因
既然《食品安全法》对如何规范网络订餐作出了明文规定,那么为何网络订餐乱象仍然屡禁不止呢?
原因一:网络订餐平台与入网餐厅的利益捆绑
入网餐厅具备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有效健康证是最基本的入网条件,网络订餐平台理应对此从严把关。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人们都称平台为“第三方”,而它却是真正的“当事方”,有着自身无法回避的利益!
网络订餐平台作为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在当前竞争愈发激烈的网络订餐领域,为吸引更多餐厅入驻自己的平台,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部分平台会运用潜规则默认甚至纵容一些不当行为。如“3?15”晚会曝光“饿了么”曾存在引导餐厅虚构地址、上传虚假实体照片,甚至默认无证无照的黑作坊入驻。入网餐厅与平台之间的鱼水关系折射出双方存在捆绑利益,平台往往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放行“问题餐厅”入网,审查义务的空转导致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