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正式(课件).ppt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正式(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此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2)请你举出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的三句格言。 第五学习主题 第5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 第5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 孔子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堂小结 第5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 导入   变化急剧而深刻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孔子。在国内,各地都有为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文庙。在国外,美英等国的众多学者公认孔子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孔子。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先师孔子行教像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昌平陬邑(zōu yì 今山东曲阜[qū fù]市东南)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多人,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仁”的学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相传孔子晚年编订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和人民互相尊重体贴,天下安定。孔子政治思想倾向于保守,看不惯春秋时期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希望复古。他的思想理念被继承下来,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绵延长达2千年之久,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道(导)之以德,齐(约束)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孔子讲学图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编订《诗》《书》(一般称为《诗经》《尚书》)和《春秋》等书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在教学中,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不足。 《诗经》书影 《尚书》书影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上古时代的政治文献汇编,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记事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迄春秋中前期的秦穆公,大约1400年的历史。 《周礼》书影 《春秋》集传大全书影   古代官制典籍,原名《周官》。全书共42卷,设官376名,并详列了各官员的职责。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史事。非孔子所著。 杏坛(山东曲阜) 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建筑是后世为纪念孔子所建。 二十四孝之一——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鲁国人。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坐在垒叠的锦褥[rù]上,吃着丰盛的筵[yán]席,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论语》   《论语》共20篇,1.1万多字。孔子辞世后,他的学生们将他的言论以及他与门人的问答汇集编为《论语》。这本书是记录孔子言行思想最权威的资料。 《论语》书影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论语·为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   战国时期,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对于社会变化,不同的学者各自著书立说,聚众讲学,阐述自己的主张,传播自己的观点(出现原因)。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的思想家,形成众多学派,号称“诸子百家”。  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此外,还有纵横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等。各学派之间激烈辩论,彼此影响,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