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北京的“土地庙”
最近热播的神话电视连续剧《土地公土地婆》讲述了“土地爷”与“土地婆”这对神仙夫妻档在人间帮助百姓、点化众生的故事,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与智慧娓娓道来。
说到土地神,他源于农业社会人们对土地的崇拜。中国神话故事中土地爷可能是玉皇大帝册封的最小的官了。在《西游记》中,孙悟空遇到来历不明的妖怪,往往都是唤土地爷前来询问查点。在黄梅戏《天仙配》里,土地爷又作法成就董永和七仙女一段曲折的姻缘……有土地爷就应当有土地婆,在土地庙中就供奉着一对笑容可掬、憨头憨脑的老土地神仙,雅称“福德正神”,俗称“土地爷”。北京城中有南城的都土地庙,建国门内的大土地庙、小土地庙,交道口的土地庙,海淀老虎洞的土地庙,阜成门内追贼胡同的土地庙……土地爷是民间普遍崇拜的神?o,其地位虽然卑微,但香火颇盛。
土地爷属于“基层的神明”
土地爷属于“基层的神明”。在古代,人们认为土地爷属于地方行政神,保护乡里安宁平静。也有人认为其属于城隍之下,地府的行政神,掌管乡里死者的户籍。总之,土地爷保卫一方乡土的平安,抚慰百姓心头的伤痛,保佑人们丰衣足食,土地庙则是贫民百姓的精神依托……明太祖朱元璋就曾是土地庙里的小和尚。
关于“土地爷”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如每个人出生后都要到“土地爷”那儿报道,即所属的土地庙,类似于报户口。还有的说,土地爷是阴间的地方官,阎王爷要带人必须通过土地神,由土地爷派小鬼带户认人,防止搞错了。因此,不管谁家死了人,都要把死人的牌位,放进土地庙,送饭泼汤都要到土地庙做仪式,烧轿马、拜露祭都要到土地庙请牌位,直到丧事结束为止。“土地爷”的名称最早出于三国时的东吴。三国时期东吴有位蒋子文,是广陵人,入仕为官,一次追逐贼人时,不幸被贼人击伤额头而死。时过不久,蒋子文昔日的一位长官,却于道途上遇见子文,只见子文手抡羽扇,骑着白马,容貌如昔,并自称“我就是这儿的土地神”。至于“土地婆婆”的传说,一直到唐代才见诸文献。
据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爷的生日,《汉书?五行志》称:“旧制,二十五家为一社”。所谓“社”,就是地方最小的行政单位,以社为单位供奉的土地神又叫“社神”,为管理本乡本土最低级的小神,上级是城隍。
土地神成为百姓的基本信仰后,人们常会筹资集款,起造土地祠宗,郑重祈奉。一些贫困的小村落,往往只用一只瓦缸,将缸近口处敲成长方口,倒覆于地上,将土地神牌位供奉于内,权充土地神的祠宇。而其所敲之处为祠门,因此有句俗话“土地老爷本姓张,有钱住瓦屋,没钱顶破缸”。同时一些较具规模的社祠,为了祭祀事宜,往往由乡里士绅组成社祠之董事,负责社务。
这些董事的权力随着社祠的功能一并扩张,借着祭祀及士绅地位,成为地方事务的维持者,仲裁纠纷,维护治安。因此,若有作奸犯科者,经由董事们议决,可由社祠逐出;若有罪大恶极者,经由众人同意,并且告知社神后,甚至可私自处决。
土地神信仰发展至清朝,已不再局限于汉人社会,满人亦感染上此种习俗,甚至在京师宗人府中,亦设有土地祠,接受宗人府官吏们的膜拜。同时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神信仰,也随着大批移民而传入,当地建立起土地神祭祀系统。
京城各处土地庙
老北京旧时庙多,几乎是一巷一庙、一街一寺,而最多的是关帝庙和土地庙。据《乾隆京城全图》记载,过去的北京城有40多座土地庙,但实际上北京的土地庙远不止此数。像其他道院中的三圣庙、五圣庙、七圣庙等其中都有土地神,甚至在旧时有不少老百姓家中也供奉土地神。北京的土地庙数量在全国数第一,最大的土地庙应该是“社稷坛”(中山公园内),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都土地庙,新中国成立前的旧址就在原宣武区下斜街附近的宣武医院一带,是所有土地庙中级别最高的一座。犹如都城隍庙是诸多城隍庙之首一样。原有大殿三层,供奉土地爷和土地奶奶。当时土地庙的香火很盛,时常有人到庙内烧香磕头送香钱。清光绪《顺天府志》载:“每旬之三有庙市,游人杂沓,与护国、隆福两寺并称胜。”足见规模非同一般,故列入五大庙会之中。清代诗人查慎行,曾在土地庙花摊上买过一盆梅花和一盆水仙,诗人对这两盆花很满意,特作七绝两首以纪其事。1937年,北平民国学院经济系的师生对当时北平庙会进行了调查。根据当年的记录,下斜街土地庙的庙宇面积有500方丈,土地爷、土地奶奶也端坐其中。民国后,土地庙由清季阴历每月逢三开庙改为阳历(时称国历)每月逢三开庙。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为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国家在都土地庙处建起了宣武医院,都土地庙便被高大的楼房所代替。
建国门内北极阁二条,历史上称小土地庙,是因胡同东口有一小土地庙而得名。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北极阁二条。建国门内北极阁四条,乾隆时称土地庙胡同,宣统时称大土地庙。因此地曾有一土地庙,且规模较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