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古文练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咏雪》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1、《咏雪》选自 ,作者是 (朝代) (姓名) 2、解释词语:①内集: ②儿女: ③讲论文义:   ④俄而: ⑤骤: ⑥欣然:   ⑦差可拟: 差, ;拟, ⑧未若: ⑨因: ⑩即: 3、翻译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事件_________等要素。 5、本文中的“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6、“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个比喻好?为什么? 7、《咏雪》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8、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1)《咏雪》: (2)《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 1、①期行: 期, 。 ②期日中 日中, ③舍去 舍, 去, ④乃至: 乃, ⑤时年: ⑥戏: ⑦君: ⑧尊君: ⑨家君: ⑩相委而去: 委, (11)引, (12)顾, 通假字:“不”通 3、翻译句子: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①( )过中不至 ②( )去后( )乃至 5、“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6、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友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7、元方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2分) 8、在人际交往中,《陈太丘与友期》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明白了什么道理) 9、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描写。 10、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11、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答案: 《咏雪》 4、寒雪日 内集 儿女 讲论文义 5、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6、我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撒盐空中”形似,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柳絮因风起”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7、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8、(1)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 (2)元方将父亲的友人驳斥得理屈词穷 《陈太丘与友期》 4、①友人 ②太丘 友人 5、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元方:聪明、率真、正直、明理。 友人:不讲信用,粗野无礼,但又知错能改。 7、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8、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9、对比 10、(1)惭愧。 (2)轻视。 11、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二)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5)二石兽并沉焉尔辈不能究物理 (7)盖石性坚重求之下流,固颠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