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老之学 “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 “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根据材料说出汉初“无为”的作用有哪些?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母马)者而不得会聚。” —《后汉书.食货志》 无为而治有何消极作用 汉武帝时的社会危机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 ) A 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 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 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 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 A、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B、儒家提出了“君权神授”的理论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 孔子 淳于越(左一)谏秦 董仲舒 孔子,淳于越和董仲舒都是儒学专业毕业,他们生于不同的时代,在找工作时会得到一样的结果吗?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 14年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中,东奔西走,屡次碰壁,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为什么就没一个国家要我呢? 孔子主张仁和礼,反对苛政,不符合社会大变革和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强权、扩张统一的要求。 李斯和淳于越(原齐国博士)是一对好兄弟。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置酒咸阳宫时,淳于越建议实行分封,以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遭丞相李斯驳斥。 当时身居相位的李斯,为了迎合秦始皇统一言论的需要,上表焚书,当即遭到太子老师、博士淳于越的反对。李斯意识到,焚书之议势在必行,却又担心性格耿直的淳于越强谏惹祸,想方设法劝导他,可是淳于越还是触犯了律令。在李斯的袒护下,淳于越免于死罪,革职回乡。为了保护储君,在回乡路上,他又为扶苏代言,泣血上表,谏阻焚书,终于招来杀身之祸。 秦朝儒学受打击——焚书坑儒 政治上 大统一 经济上 大统一 思想上? 1、统一六国 2、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权至高无上,中央设三公,地方废分封设郡县。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驿道 文化上 大统一 统一文字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秦 朝------ 国家统一、要求稳定、 加强皇权、中央集权 政治、经济 大统一的时代 评价“焚书坑儒”? 思 想 ? “百家争鸣” 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国家政策老在指手画脚。不利于政策实行、社会稳定、思想统一 1、统一了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2、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 3、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上的活跃 一家 时代的需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以法家为教,焚书坑儒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 儒家思想的 发展经历: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刘邦、项羽推翻秦朝政权 刘邦、项羽楚汉战争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①背景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 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 ①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 ②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③具体政策:与民休息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对外 与匈奴“和亲”; 对内 轻徭 薄赋 ; 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 结果:经济逐渐恢复和增强,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问题 匈奴问题 汉武帝怎样解决?——无为?有为? 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 2.汉武帝的“有为”: ①背景:国力日盛; 割据势力,土地兼并,匈奴威胁 ②目的: 为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知识链接:汉武帝 “有为”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