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缘——方明山.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桥之缘——方明山

《桥 之 缘》 方 明 山 提起桥,要追溯到自己的孩提时代。我的家乡远在闽北的大山之 中。自己做梦也没想到,深处大山的孩子如今却能投身这一座又一座 世界瞩目的跨海工程之中,我想这不是缘分又是什么?忆及孩提时 代,冥冥之中似乎与桥就着有不解之缘。 提及家乡,也算得上是山清水秀之地。满是高低错落的院子依偎 着大山,村前是一片平整开阔的田野平原,平原被弯曲的小河一分为 二。每到春季,望眼而去,春风吹过,到处是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 好一派田园风光,煞是美丽!难得的是,村前还有一条清澈可见的小 河绕流而过,村中古树参天,百年榕树、樟树、楠木、桂花树和不知 名的大树处处可见。远处看去,村前的大树簇拥呈一只昂首挺胸的雄 鸡,正面看去,则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侧面望去,村子左侧是 龙虎山、右侧是凤凰山、背靠狮子山、正面是笔架山。那重重叠叠的 山峦、若隐若现的古树、蜿蜒曲折的河流、两侧错落有致的梯田、村 前开阔的平原和小桥,一幅天然的山水国画俨然天成。 眼下,又是春暖花开之际,想来家乡门前那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又 要开了,清明时节又将临近之际。脑海之中不由得浮现出爷爷的身影 和村前的小河。说起爷爷,先要从村前小河的小桥说起。对桥的印象 或许就从那时开始,记得每年春季,小河都要发大水,大水一发,村 前就是汪洋一片,小河上的桥也被洪水冲的无影无踪。每当洪水过后, 我爷爷就带领村中的小伙子们上山伐木,从山上伐下一颗颗粗大笔直 的杉木,肩扛至河边加工造桥。村中男女老小也跟着开始忙碌起来, 有人做木工、有人烧火铸铁、有人河中砌墩,大家好像过年似的,丝 毫没有被洪水肆虐的感觉。现在想来,那时架的木桥就是很简单的简 支梁,用五六根直径约50 厘米、长约16 米的直木并排而列,中间每 隔1 米左右打孔,用横木穿过串成木排梁,河中每隔约 16 米用片石 搭设好桥墩,桥墩立水面之上约3 米高,木排梁搁置其上,木排梁间 用铁链相连。行走其上,桥下流水潺潺,小鱼穿梭,河面群鸭戏水, 两岸绿柳垂荫,远处村中炊烟袅袅,不时传来犬吠鸡鸣声,甚是惬意! 遗憾的是,小桥虽有铁链相连并在桥头两侧固定,洪水一来依然被冲 的无影无踪。年复一年,洪水冲了又架,架了又冲,但爷爷那清瘦精 干而又慈祥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忙碌的工地。传说,村中桥梁工程早在 我曾祖父之前就已经开始,祖辈们一直以来为桥而战。 到了我小学要毕业的那年,一天父亲拿来一张手稿给我看。那是 一张由父亲亲手绘制的桥梁效果图,非常精美!手绘的是一座 3 跨 16 米的梁桥,桥头设有一座古典风格的八角亭,两岸杨柳垂岸,非 常漂亮!这时我才知道,原来父亲也是搞建筑的,那些年父亲奔走于 家乡的山水梯田之间,带领施工队伍开路架桥,连接乡村的许多大路 都是他亲手设计、测量放样和主持施工的,小河上的许多石拱桥也都 是他主持设计修建的。这一年,父亲说他要在村下游的水口山位置架 设一座洪水冲不垮的桥。为此,他将桥位选在了下游村口古桥遗址处, 我的曾祖和祖父曾在那里建过桥。那里原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古木廊 桥,桥头曾立有满是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的八角木亭,并有一个好听 的桥名 “花桥”。那里曾是村里人进出的主要通道,可以想见当年桥 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曾几何时,古桥消失了,这里成 了一片无人光顾的荒地,仅留下依稀可见的亭基。为了重建花桥,父 亲已经酝酿已久,如今万事俱备、只待择机开工。据说开工那天非常 热闹,可惜我因为要上学未能参加。花桥的建设期间,我回去过一次, 那时候已经是主梁施工基本要结束的时候。依稀记得,那时候受施工 工艺和设备限制,桥梁采用了传统的满堂支架法施工,整个桥的建设 除了水泥和钢筋需要采购外,其余的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整个桥 梁的施工前后历时2 年,耗资5 万元。这在当时的条件实属不易,美 中不足的是,限于经费,桥边的八角亭没能建成。如今每次回到故里, 父亲总要带我到桥前一祭。风雨中,这座桥已伴我成长了三十年。令 人不安的是,村里经济条件限制,花桥的维护越来越成为问题。好些 年没有回去了,花桥无恙? 八七年迎来我人生的第一个起点,在填报高考志愿的那天,父亲 从报纸上看到了同济大学李国豪教授获得国际桥协大奖的消息,他把 这则新闻从报纸上裁剪下来,特意用红纸裱在了我高中毕业相册的扉 页上,然后告诉我说:“你就读桥梁专业吧,修路造桥是积德的事情, 将来有机会为家乡、为国家多修路造桥!”。从此,怀着对李国豪教授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