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生自办报纸杂志卖断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州大学生自办报纸杂志卖断货

广州大学生自办报纸杂志卖断货 6月16日广外华农学生联合创办的杂志《More!》面世。 学生在拍杂志封面   “希望让社会听听学生的声音”,80后学生纷纷自掏腰包或拉赞助创办自己的纸媒,校园内卖断货   “同质化严重、拼凑感强、缺少精神内涵。”80后的大学生这样评价市场上的杂志,为了满足同龄人的需求,他们决定自己动手。2005年9月,中大《RICE》杂志创刊;今年5月28日,广东商学院《星期一》报纸创办。   6月16日,一本由广外和华农联合创办的杂志《More!》创刊号面世……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在广州的高校中,涌现越来越多大学生自办的杂志、报刊,大学生杂志多靠自掏腰包或拉赞助筹得资金。   有的自办发行的杂志售价高达25元一本,远远超过社会知名杂志价格,但依然抢手。然而,无刊号缺经费却成为杂志经营的最大难题。   “它提供国内外最新时尚资讯的实地报道,它有驻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的记者和编辑,它就是由一群大学生独立创作的杂志《More!》。”6月16号,一本由广外和华农学生联合创办的杂志面世。   学生办的不就是油印的粗劣的报刊吗?可捧着《More!》才发现其精致无比:透明胶袋装着16开的双面彩印杂志,随书还赠送原创DV作品。有“大人物”、“大件事”、“大偶像”、“大队伍”、“大世界”、“大镜头”和“我最喜爱”几个栏目。内容包括伦敦时装周的实地报道、新加坡双年展、MoMA-纽约当代艺术中心、还有对广州独立创作出色的在校生专访。   《More!》创办者蓝翔是广外大二的学生,开始只打算做一些艺术创作,用电子杂志作为载体,发布文字、摄影等作品。后来有人建议何不干脆做成纸质呢?他们便决定向高难度挑战,“生活应该是去了解更多的事物,尝试更多的东西。所以,更多更多,就有了More!这名字。”   翻开《More!》,来自大洋彼岸的时尚资讯让人惊艳,难道这些国外资讯也是原创?“不错,《More!》有着驻香港、北京和美英法等地的记者。因为大部分成员是广外校友,现遍布世界各地,就有了驻外记者。其中驻英国剑桥记者还远赴法国巴黎摄影。”蓝翔说,“从计划到发行历时近半年时间,整个杂志社由原先不到10个人的团队发展到分布在各个高校的20多个成员。他们通过网络解决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成员的合作问题。先在大本营广外讨论好整个大纲,再分别和每个驻外编辑各自讨论。希望杂志能给人一种资讯和独立创作又兼具国际化之感。”   事实上,学生自办原创杂志早有先行者,那就是中大的杂志《RICE》。伴随着原创理念的渗透、自由革新的追求以及市场化思想的浸润,像广外华农学生创办的《More!》,广商学生创办的报纸《星期一》逐渐亮相。在美、英等国及港台等地,学生自办原创报刊已经不是新鲜事,而在广州这股风潮也正在慢慢涌起。   “我一直很喜欢港台及外国的杂志,本地杂志的同质化严重、拼凑感很强、缺少精神内涵,让我感觉很失望,于是决定创办自己的杂志。”谈起创办初衷,《RICE》主编中大传播与设计学院的王击凡说。“我们报道的对象不一定是影响深远的名人,但这些人最好有独立创作的故事。”原创是大学生的关键词,当现实和理想不济时,他们通过原创实现自己的梦想。   除了实现原创的梦以外,不想受学校束缚,努力向社会透出大学生的铿锵足音,也是他们创办报纸杂志的潜在动力。“美国哈佛的学生报刊可以骂校长骂教育制度,而我们不行。学生的声音是维持校园有序的重要方面。社会环境越来越开放了,可校园里学生的声音似乎始终没有渠道反馈。我们希望能让社会听听学生的声音。”王击凡说。“公众媒体对大学生的报道是让社会了解大学生,而我们的杂志呈现的是年轻人的观点看世界。”《RICE》甚至尝试,把自己作为将独立创作人和企业联系起来的机构。让一些公司企业从杂志上发掘到独立创作人,从而“把创意变成生意。”   而在广东商学院备受追捧的周报《星期一》也沿袭了这种风格。《星期一》负责人刘金林说,创办周报一方面满足广商学生对校园新闻的需求,因为校内的报刊种类比较少且出刊间隔多是半月一月,时效性较差。此外,校内报刊因为受制于学校,一直很难说出学生的声音。因此周报要求采编成员无论是在新闻点的选取还是在新闻写作手法的运用都要贴近学生。像《广商男生,你为什么还没女朋友》都很受欢迎。“很少人会把校报珍藏起来,多半当废纸用,但《星期一》每次一出大家就蜂拥争抢,很感人。”刘金林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没有发行刊号,大学生创办的杂志刊物不能公开出售。因此他们通过拉广告赞助、自掏腰包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通过网络支付、小店攻略等方式“发行”;通过网站和名人活动做品牌。个别杂志“销路”奇好,《RICE》25元一本经常“卖”断货,读者遍及香港、珠海、上海等地。   6月16号创刊的《More!》没有赞助,2万多元的费用全由几个学生分摊,而他们第一期只印1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