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时期东学西渐中翻译策略优选论分析以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为例
新时期东学西渐中翻译策略优选论分析以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为例
该文通过语料库辅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呈现出摇摆的特点,而这恰恰是译者在不同制约因素构成的序列中进行优选的结果。我们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当客观分析这些因素,从而在原文风格和读者期待中求得最佳平衡。
【基金项目】本文受安徽省教育厅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1sk016),安徽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文科类)项目(项目编号:SKQN1007)和“第二批安徽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242)的联合资助。
一、引言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面临的一项难题,而译者的翻译策略直接影响着“东学西渐”的成效。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智慧的结晶,一直是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窗口之一。方兴未艾的《论语》等典籍英译研究对于如何更好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于丹心得》作为近年来引起中国读者广泛共鸣的读物,其在西方的译介同样值得深入研究。
2006年11月《于丹心得》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在短短的五年间经过了共计41次印刷。仅截至2008年,其国内销量就已突破500万册,拥有广泛的读者群。而该书在海外的译介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截至2010年7月,该书共签海外版权33个,涉及28个语种、33个版本,目前已经出版的有繁体、韩、日、英、德、意、西、荷、法、葡、希、挪威、芬兰、瑞典、冰岛、印尼、匈等17个语种的22个版本,实际印刷18万册,版权收益到账203.9万元人民币,相当于销售中文版64万册的利润。英国提交的年度销售报告显示《于丹〈论语〉心得》的英、欧、美以及亚太地区的精装版已于上市半年后售罄,共计2.3万余册,该书在法国翻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曾连续12周上榜,最高第2名,最低第9名,截至2010年7月,法语版已销售5.4万册。无论是版权签约数,还是实际印刷数,《于丹〈论语〉心得》均创造了近年来中文图书的最高纪录(人民日报:2010)。
由爱丁堡大学教授迪星(Esther Tyldesley)翻译的《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自从2009年面市以来,受到了中西方读者的热评,也引起了西方主流媒体的关注。在亚马逊读者评分一栏中,它获得了四星半推荐(共五星)。加拿大作家布莱恩·格里菲斯(Brian Griffith)在针对该英译本的评论中写道,于丹的文字代表了一代人审视传统原貌的全新眼光。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的专访时,于丹也表示,译者传递了原作的态度,即朴素而温暖的,自己很满意。
二、汉英翻译策略的优选论分析
优选论在翻译策略决策中的应用前景。衍生于音系学的优选论OT(Optimality Theory),最初由语言学家Alan Prince和Paul Smolensky 于1993年提出,它有别于传统的以规则为主导的推导,而是基于制约条件的研究方法。优选论经Prince和John J. McCarthy逐步发展壮大,如今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的其它领域,如句法分析和语言习得研究中。国内优选论研究也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Rene Kager 所著《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于2001年由外语教学与科研出版社引进。马秋武教授编著的《优选论》于2008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些著作中提到,优选论的基本概念包括: 普遍性:制约条件具有普遍性;可违反性:制约条件是可以违反的,但这种违反必须是最小程度的; 优化:在考虑限制排序的情况下,当输出项最低限度违反制约条件时,此输出项为“优选”; 优先:一对相互冲突的制约条件中排序高的优先于排序低的。
近年来,由于优选论在逻辑分析上的优越性,这一理论被更多地运用于应用语言学领域,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当中。如王嘉龄于2002年发表于《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的《优选论与功能主义》和李兵发表于《当代语言学》2008年第1期的《论优选论的功能主义倾向》,将优选论和语言学功能主义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功能主义的重要分支,功能翻译理论被诸多学者用来分析和解释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选择,这也为运用优选论来研究翻译中的归异化策略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优选论的分析模式还被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其他领域。如许雷发表于《文教资料》2008年第12期的《优选论的制约条件对诗歌功能对等翻译的启示》一文,就制约条件的普遍性和可违反性,分析了标记与忠实制约对奈达翻译理论标准带来的启示。肖群于2009年在《青年文学家》第21期上发表了《浅论优选论分析模式对翻译质量评估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后得出优选论的分析模式可以应用于翻译质量的评估。蓝婕,许菊发表于《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