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医学部分综合.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中医学部分综合

去火的方法 上火,是中医的常用名词。当身体出现了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燥以及流鼻血、牙痛、溃疡等症状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了。火又分为实火、虚火、上焦火、中焦火、下焦火、肝火、心火、肺火、胃火等。 上火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吃了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或过多食用了羊肉、狗肉;有的是因为受凉、伤风后导致发热、口舌生疮;有的则是因为缺乏睡眠或情绪过于激动引发内热大;也有久病之人阴虚火旺,吃一点鱼、虾都会上火等等。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去火方法: 一、根据上火的部位来治疗 眼睛上火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红、发涩、发花或分泌物多都代表肝火旺。当然也有人并不表现在眼睛上,而是出现口干、脾气暴躁、失眠的症状,女性还会有乳房胀痛的情况。去肝火的具体方法如下: 刮痧:在双侧腋下至腰的部位涂上润滑油(食用油也可以),用刮痧板从上往下刮200~300下,最好能出痧。 鼻子上火 “肺开窍于鼻”,与咽喉、气管相连。当出现鼻腔燥热、生疮、流脓鼻涕、流鼻血以及咽喉肿痛、胸闷、燥咳、咳脓痰等,都代表肺内有火。去肺火的具体方法如下: 食疗:煮萝卜水、梨水或荸荠水喝。 刮痧:在颈椎向下至肩胛处刮50~100下;或刮胳膊上的肺经,从肘内关节的外侧一直到大鱼际处,两边各刮50~100下。 舌痛或舌上溃疡 “心开窍于舌”,舌上生溃疡多数是心火旺,有的还会出现心烦、急躁、胸闷、心慌、睡眠不佳等症状。治疗心火旺的具体方法如下: 食疗:将苦瓜切片煮水喝或用莲子芯泡茶。只能喝1~2天。 刮痧:在两边手肘部中间的心包经部位涂上润滑油,再用力拍打出痧。 嘴唇或口腔溃疡 这些溃疡与胃火有关,有的还会伴有口臭、牙龈肿痛、大便干结等症。 食疗:许多大寒的食物,如西瓜、香蕉、柿子等能去胃火。还可以将药店买来的鸡内金加工成细粉状,饭前30分钟吃小半勺,能开胃、消食、化淤、去胃火。 刮痧:刮小腿外侧的胃经,从足三里一直刮到解溪穴,两条腿各50下,能降胃火。 二、根据火的虚与实来治疗 首先,判断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 1、看舌质、舌苔:舌质发红,舌苔少或舌苔发黄的为实火。舌质淡、舌苔白的为虚火;舌质淡、舌苔白,而舌尖发红的为心火旺,仍为虚火;舌质淡、舌苔白,而舌边发红的为肝火旺,也是虚火。 2、看小便:小便颜色黄、气味重,同时舌质红,是实火;小便颜色淡、清,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3、看大便:大便干结、舌质红的为实火;大便干结、舌质淡、舌苔白的仍为虚火;大便稀软或腹泻,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4、看发热时的症状:当体温超过37.5度时,如果全身燥热、口渴,手脚也不发凉,是内热大,为实火;如果身体忽冷忽热,手脚冰冷,又不想喝水是体内有寒,为虚火。 5、摸手脚的温度只要是有上火的症状了,而手脚却是发凉的,都是“虚火”。 因此,当感觉身体热、燥的时候,对照以上五点,就知道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了。 虚火的治疗方法。 1、舌苔淡而又有前面所讲的上火症状时,先用前面所说的方法处理再运用食疗补血,多吃固元膏、当归粉、鳝鱼等,不要吃补气的食物以及辛辣上火的食物。 2、舌苔发白,同时又有前面所讲的各种上火症状,说明体内寒重造成了经络淤堵,这时最好用多根艾条熏全身,或用艾叶水泡脚。连泡两天,虚火就会明显消退。之后同样要注意补血,不要再吃寒凉性质的食物。 3、疏通经络是最好的泻火方法如果能坚持每天转腰或用背部撞墙半小时,坚持常年温水泡脚,各种实火、虚火的症状就都会慢慢消失。而且补血和疏通经络同步进行就能彻底去火了。 胃药之王 “胃气”是饮食和消化能力,临床治疗的常见肠胃病:食欲不振、挑食、便溏、泄泻、便秘等。 六腑跟接纳饮食、运化水谷有关,胃受纳水谷,胆输出胆汁帮助消化,大肠和小肠负责消化,膀胱负责排泄和输布水液。所以要六腑通力合作,才算有胃气. 足三里是治疗六腑一切疾病的灵丹。 平时灸,用艾条烤,每次15分钟,一段时间以后,身体健康状况,必定有大改观。 足三里是胃经的下合穴,下合穴作用强大、疗效迅速,另外在这个穴上有一条条支脉直达胃腑,所以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是养生治病的捷径。 中脘 调理脾胃的大药,不仅能治各种胃病,还能治胃的“未病 ”。 中脘位于肚脐正上方一横掌处,是胃气聚集之处,所以凡一切消化系统的疾病,包括胃胀、胃痛消化不良、食滞、呕吐、食欲不振等问题,都可经常按摩或者艾灸此穴,肠胃自然畅通无阻,水谷运化轻松自如。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冷热不适,情绪波动,都可能影响胃的功能,导致胃病,如胃痛、胃胀、食欲不振、食欲欲失常、呕吐等,最主要的就是胃痛。 不管急性还是慢性,不管寒热、虚实,取足三里按压,肯定有效果,当然“必要的时候,还需其他穴位或其他方法的辅助: 慢性胃痛,双足三里、胃肠点、中脘,共5个点。 足三里和胃肠点每天

文档评论(0)

rache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