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化学学家小传:诺贝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化学学家小传:诺贝尔

中外化学学家小传:诺贝尔   一提到学历,许多人可能猜想像诺贝尔这样的大发明家,必定有很高的学历。其实不然。阿尔弗里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个勤奋的家庭。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由于经营不佳,在瑞典屡受挫折,就在小诺贝尔出世的前一年,一场火灾烧毁了他家的全部家当,生活完全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靠借债度日。为躲避债主上门,伊曼纽尔只好单身离家出走,先到芬兰,后到俄国谋生。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就象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也站在街头巷尾卖过火柴,以便赚几个钱帮助维持家庭生计。在那场大火中,诺贝尔的母亲为了救出孩子几乎丧了命,精神和健康都受到影响,加上生活艰难,诺贝尔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纤弱多病,全靠母亲的精心照料,才活了下来,由于健康不佳,他的童年没有象别的孩童那样调皮、活泼和欢快,当别的孩童们在一起玩耍时,他只能充当一个旁观者。童年生活的这一遭遇使得他的性格比较孤僻、内向。到了8岁他才上学,只读了一年。这是他受过的唯一的学校教育。   伊曼纽尔的一些发明在俄国受到欢迎,经济状况开始好转,1843年诺贝尔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家里请一个瑞典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当有了一定的俄语基础后,再跟俄国教师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学识不亚于他的两个哥哥,他那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父兄的喜爱。1843年,由于诺贝尔的二哥要回瑞典,兄弟三人只好停止了学业。诺贝尔来到他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思索,凡是经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生活本身成为他的大学。   为了进一步扩展他的视野,学到更多的东西, 1850年他父亲让他出国进行旅行学习。两年中,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当他返回俄国时,他已成长为一位精通德、英、法及俄语的学者,受过科学训练的化学家。回家后,他立即投入他父亲创办的“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厂”工作。当时这工厂正为俄国生产急需的武器装备,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地雷、水雷及炸药的生产流程,研究过大炮和蒸汽机的设计。在这里他不仅增添了诗多实用的工艺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   没有真正学历的诺贝尔,正是通过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成长为科学家、发明家的。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束,使“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厂”的生意不景气。伊曼纽尔于1859年带着妻子和最小的儿子埃米尔回瑞典了。留下三个儿子在俄国管理工厂。诺贝尔的二个哥哥致力于企业的复兴,诺贝尔则全力投入他心爱的发明创造。他废寝忘食地坚持研究设计,终于在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三项发明,气体计量仪、液体计量仪、改良型的液体压力计。这三项发明都取得了专利,对此诺贝尔全家都很高兴,希望他象父亲那样作一个有为的机械师。尽管这些发明不是特别重要,但是它给诺贝尔以信心,他决心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发明创造中。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共获得的专利达355项,其中有关炸药的约127项。下面摘其最主要的几项作一简单介绍。   多年跟随父亲研究炸药、鱼雷,使他的兴趣很快从机械方面转到应用化学。早在1855年曾担任他化学教师的津宁教授告诉过他:化学家发现了一种无色油状液体硝化甘油具有猛烈的爆炸性能,由于它受到震动就会发生爆炸,故不易控制,无法应用。诺贝尔和他父亲都深信硝化甘油具有发展前景,因而他们分别在俄国)瑞典研究它。父亲伊曼纽尔根据他在黑火药研制中的经验,将10%的硝化甘油加到黑火药中,企图制出一种强化炸药,但是由于他的化学知识有限,无法解决炸药的安全点火的问题。诺贝尔则不一样,他首先仔细研究了硝化甘油的性质和制法,还参考了别人的研究成果,明确地认识到要硝化甘油变为实用炸药,一是要寻找一种相宜的方法,点燃炸药。二是在不减弱其爆炸力的前提下,将硝化甘油变成一种尽可能安全的形式。正在这时,研究中进展不大的父亲把他召到瑞典,父子合作研究。诺贝尔以其活跃的思维,经过50多次试验,终于在1862年完成第一项重要的发明。他先将硝化甘油装在玻璃管里,再把玻璃管放进装满火药的锡管内,再装上导火线。装好后,邀他两个哥哥来到河边,将导火线点燃,投入水中,“轰”一声,只见火花四溅,爆炸力果然比黑火药大。这就是诺贝尔专利雷管。初步的成功表明他弄清了引爆硝化甘油的办法,但是这次爆炸的主体仍是黑火药。为此他继续息心研究。   “研究的道路是不平坦的。1864年9月3日,试验中发生了硝化甘油的爆炸,他们的实验室被炸成一片废墟,诺贝尔的五位助手,包括他的幼弟埃米尔都被当场夺去了生命。诺贝尔因当时不在实验室而幸免于难。他父亲也因这一沉重打击,悲伤过度,得中风而半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