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智慧遣画笔 丹青释人生——解读周矩敏的国画《散淡人生》系列
智慧遣画笔 丹青释人生——解读周矩敏的国画《散淡人生》系列
苏州职业大学艺术设计系 李涵
摘 要:著名画家周矩敏在中国画坛上是一位声誉日隆的实力派画家,他的绘画创作所传达的文化气息和文人韵味正日益引起中国画研究专家的关注。本文试图从解读其《散淡人生》系列国画作品为切入点,揭示周矩敏先生绘画创作的轨迹,以冀给予绘画界同人一些启迪。
关键词:国画;艺术;创作;散淡;人生感悟;
一、永不止步的探索之路
三、四个布衣长衫的读书人,围坐在一起,手捧书卷,或埋头苦读、或掩卷沉思、或心猿意马、或酣然入梦……,这种身处传统的江南富裕大户家庭陈设环境之中的“性淡、形散”、憨态可掬的布衣文人形象,并由此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文化人的凡此种种,令人忍俊不禁。这就是苏州著名画家周矩敏先生的《散淡人生》系列小品中读来很有滋味的一幅幅画面。
凡不认识周先生的人,看过他的这组系列国画小品后都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作者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画家,或者至少出生于民国时期。因为画面透出的那种对三、四十年代生活的熟悉,对当年文化人生活入细入微的刻画,那种对人生真谛的彻悟,非那个年代不能达到的。其实不然,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周先生不但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老画家,其天真率性、开朗的性格,使其外貌远远青春于真实年龄。
周矩敏从小就喜欢涂鸦,在小学五年级时就以一幅蜡笔画《蓝色的天》获得法国国际儿童美术赛的铜版奖。十多岁时就以其聪慧的艺术天赋博得了老一辈画家的赏识。七十年代在苏州插队时曾在东台工艺厂从事工艺画工作,在此期间他受教于画坛老前辈沈子丞先生,沈先生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力、文人画家的修养和素质,对其艺术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年后每当提起此事,周先生总流露出对沈老的敬仰和感激。十年动乱结束后,他以初露锋芒的艺术才华和扎实的绘画基础考入了南京艺术学院,成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批跨入艺术高等学府的佼佼者中的一员。聆听刘海粟、陈大羽等画坛前辈的教诲;中国传统与西方绘画理念、技法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严谨的校风和浓郁的学习气氛使年轻的周矩敏受益匪浅。四年的大学生涯为周矩敏的艺术求索打开了“藏宝之门”。事实也是如此,在南艺毕业后的二十多年以来,他的艺术造诣日益精湛,在画坛也声誉日隆。
周矩敏的艺术创作至今粗略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这十年正适逢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外各种艺术形式和观念如潮水般的涌入中国,对中国美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周先生由于受传统艺术影响较深,且对陈老莲、任伯年、八大山人等传统画家非常仰慕,因而未受太大的冲击,但西方艺术观念的影响和四年学院派的训练,也使其在艺术形式上开始了一些新的探索和追求。印象派画家的色彩、光影的迷离扑朔变化;维也纳分离派的造型、色彩构成以及各种现代派绘画的构图处理都使他极为钟情。在此阶段,他的主题性创作占了较大的比重。在绘画创作中,他对造型的变化处理始终有极强的个性追求,他认为,绘画元素中造型是第一位的,要体现艺术个性,造型是首位。而这种造型的个性化,又必须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对瞬间形象感觉的敏锐捕捉,他创造出来的个性造型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反之,脱离生活的造型则使观者难以接受,或过于平庸,或过于做作。对此,他曾有一个画家分为三类的说法,即“真人画真画”、“真人画假画”和“假人画假画”。我的理解是这个真人画真画即所谓的“怎么想,怎么画”是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技巧的画家画出自己深切生活感受的、有创新意识的画,而周矩敏和他的作品就是“真画家”画真画的实践。
正是缘于他对造型个性化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后期,他的丝竹系列、江南淑女系列、现代都市系列作品,使他的画风产生了嬗变,这是他艺术创作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些系列画中,原先存在的一些刻意与过火,渐渐由淳朴自在、温雅闲适、平和清淡所替代。如周先生所说,这段时期是他绘画艺术蜕变酝酿期。他那种由个人性情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文雅、率真、古朴的画风逐渐形成。在此期间,他的作品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屡屡获得大奖。如磨漆画《弦叙》、《双陆》先后获得第八届全国美展大奖、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一等奖,其作品被国际奥委会原主席萨马兰奇收藏,充分表明了他的探索已获得权威人士、画坛前辈和社会各界的首肯。
周先生面对绘至沓来的荣誉和褒奖,并不因此满足陶醉而止步,他开始了新一阶段的攀登。上世纪末的最后几年中,他从前期绘画的闲适、娴静的表象中蜕变出来,又开始追求“心淡、形散”的由内心到外表统一的绘画题材,这使他绘画意境又产生了新的质的飞跃。当他完成了几幅反映三、四十年代江南文化人生活情景的作品示于前辈与同道时,得到了一片赞誉声,闻讯而来的世界最大的佛教美术馆——台湾佛光缘美术馆负责人看了后为之惊叹,立即诚邀他赴台举办个人画展。由此一发不可收,周先生用二年多时间专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