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牧场化学家”范特霍夫
“牧场化学家”范特霍夫
190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第一道灵光降临在荷兰化学家范特霍夫身上。这位一生痴迷实验的化学巨匠,不仅在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和渗透压方面取得了骄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开创了以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的立体化学。
成功的范特霍夫身上,自然有许多成功的启示。走进这位大师的世界,聆听他生命的节律,或许会有不小的收获。
1852年8月30日,范特霍夫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市,父亲是当地的名医。
上中学时,范特霍夫的实验兴趣就表现出来了。看到老师在实验室中做的各种变幻无穷的化学实验,他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他想探究这些实验背后的奥秘。
可光是看着老师做实验太不过瘾了,范特霍夫很想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这成了他做梦都想做的事情。
一天,范特霍夫从化学实验室的窗户前走过,忍不住往里看了一眼。那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实验器皿,一瓶瓶的化学试剂,多么诱人啊!这些器材无异于整装列队的士兵,正等着总指挥范特霍夫的检阅。他的双脚不由停了下来,他在心里对自己拼命大喊:“没有人看见,进去做个实验吧!”“进去做个实验”的声音越来越响地在范特霍夫脑海里回荡,让他忘掉了学校的禁令,忘掉了犯禁后的严厉惩罚,他只想着一件事:进去做个实验。
上帝大概也想帮助范特霍夫,实验室正好有一扇窗开着。小范特霍夫犹豫了片刻,纵身跳上窗台,钻进了实验室。看到那些仪器就摆在面前,他的每一根神经都兴奋起来了,支起铁架台,架起玻璃器皿,寻找试剂,范特霍夫像一位在实验室里呆了多年的老教授,对一切都很熟悉。他全神贯注地看着那些药品所引起的反应,发自内心的喜悦使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成功了,成功了!”他在心里默默地说。
范特霍夫正专心致志地做实验时,管理实验室的老师来了,他被当场抓住。根据校规,他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幸好这位老师知道范特霍夫平时是一个勤奋好学又尊敬老师的学生,因此并没有向校长报告此事。同时,老师心里更清楚,是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驱使这样一个好学生违反了校规。范特霍夫因为自己的兴趣换来了老师的一次“包庇”。实验室的那扇窗,应该是上帝为范特霍夫打开的,一个天才的化学家从那扇窗户里诞生了。
范特霍夫对化学实验的狂热保持了一辈子。有这样一件事,最能证明他的实验热情。
深冬的清晨,德国柏林郊区的斯提立兹大街上,一辆马车疾驶而过。赶马车的人50来岁,多年来,他一直为这一带的居民送鲜牛奶,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雪,都准时不误。人们早已熟悉了这位送奶人,他再平凡不过了,他在自己的牧场养了许多的奶牛,他每天早上的任务就是把牛奶送给居民喝。
碰巧的是,德国著名女画家芙丽莎·班诺也住在这条大街上,她却知道这位送奶人不一般!好几个早晨,她都等在客厅里,只要听见送奶马车的声音,就急忙打开房门,请送奶人来家里坐一小会儿,但是送奶人总是以不能耽误送奶时间为由而拒绝邀请。
又是一天清晨,班诺一听见马蹄声便冲了出去,上前一把拉住送奶人的衣袖,一定要为送奶人画一张素描像。送奶人仍婉言谢绝。班诺大声说:“您不要再骗我了,我知道您是个实验迷,一送完奶就一头钻进化学实验室,谁也甭想把您拉出来。这次您一定得让我画一张像。亲爱的教授,请把您宝贵的时间分给我几分钟吧!”
送奶人?教授?范特霍夫?事情清楚了。但有一点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早上打开报纸的时候,一行引人注目的文字映入眼帘:“范特霍夫荣获首届诺贝尔化学奖!”整个版面都刊登了女画家画的素描像。
就这样,送鲜奶的范特霍夫和化学家范特霍夫在人们心中合二为一,人们亲切地称范特霍夫为“牧场化学家”。
而范特霍夫心里惦记着的,永远是他的实验!
范特霍夫是一个有着坚韧不拔之志,能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的人。
1869年,范特霍夫从鹿特丹五年制中学毕业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范特霍夫深爱着化学,很想把化学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可父亲是为了让他多增加一些知识,才支持他做化学实验的,如果要把化学研究作为一种职业,父亲就难以接受了。因为当时选择化学研究作为职业是要冒风险的,从事化学研究的人,还要兼做其他工作才能够维持生活。毕竟,活下去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条铁的定律啊!围绕这个问题,父子俩争辩了多次,但都没有结果。
最后一次,父亲心平气和地问范特霍夫:“中学毕业了,你打算上哪个学校?”很明显,选择学校也就是选择职业。“学习化学对我比较合适,爸爸,您说对吗?”儿子说出了心里话。
父亲最终还是没有让范特霍夫选择化学,而是让他进入了荷兰的台夫特工业专科学校学习。这个学校虽然是专门学习工艺技术的,但讲授化学课的奥德曼却是一位很有水平的教授。他推理清晰,论述有序,很能激发起学生们对化学的兴趣。范特霍夫在奥德曼教授的指导下,坚持学习化学,一点也没有放松。由于范特霍夫的努力,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