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学良和平统一观形成与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张学良和平统一观形成与发展

浅析张学良和平统一观形成与发展   摘要:张学良将军的一生是伟大的爱国者的一生,和平统一观是其一切爱国行动的指南。分析了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生的原因,总结了以“反对内战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敌入侵”为核心的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形成过程。阐述了张学良对停止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民族抗战做出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张学良;和平统一观;西安事变   中图分类号:K 82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06)06-0438-04      今年是“西安事变”70周年,也是“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逝世5周年。张学良将军以其传奇的人生经历影响并推动了中国现代史的发展。作为一名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将军在他有限的政治生涯中,为国家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现代中国统一大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张学良将军逝世后发给其家属的唁电中所评价的那样:“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65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与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10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一、反对内战、抵御外侮: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初步形成      张学良从15岁开始即关心国事,忧国忧民意识逐步增强。曾先后参加反对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的运动和基督教青年会举办的赈济河北水灾的义卖活动,但痛感“东北受日俄之侵略,内乱频频”。   1916年10月,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应邀来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发表了《中国之希望》的演讲,提出了“中国不亡有我”的观点,这场演讲对张学良的影响很大。后来张学良曾著文写道:“幼时对国家异常悲观,以为中国将从此任列强宰割,无复希望矣。及于辽宁青年会聆听贵校校长张伯苓先生《中国之希望》之演讲,中有‘中国之希望不在任何党派,亦不在任何官吏,而在每一个中国人之奋发图强,努力救国’云云。我闻此大悟悲观之非当,乃立誓本个人之良心,尽个人之能力,努力以救中国。我之有今日,张伯苓先生一言之力也。”   1919年,张学良人东三省讲武堂炮兵科学习。在讲武堂,张学良结识了教官郭松龄,这对他以后的政治生涯及东北军的正规化建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20年春,张学良自讲武堂毕业。毕业时,他被授予炮兵少校衔,并被正式提升为团长,很快又升任旅长。不到一年时间,他已荣膺上校军衔,并能独担大任。进入军界后,张学良南征北战,少年得志,很快就博得了“少帅”的尊称。   1922年,张学良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山海关一战,张学良、郭松龄所部的“三八旅”,军纪肃然,作战勇猛。张学良回忆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奉军所有的部队都被打垮了,就我指挥的部队没有被打败。不仅没有被打败,还把吴佩孚的军队打了,我就是这样起来的。”奉军战败后,直奉双方开始和谈,张学良作为谈判代表第一次签订了停战条约,他的和平统一思想开始逐渐形成。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学良以其卓越的指挥才能,打败直军,奉军上下一片赞叹。但对于张学良来说大胜并未令其大喜,他的心中始终在为战争中所造成的尸横遍野的残酷和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而深感不安。战争之残酷,民众之苦难,更增添了他忧国忧民的意识。他回忆说:“余自19岁参加实地战事。不拘胜败如何,余之所经验者,每时感痛苦。因余所到之处,每见闻民众感受之困苦灾难。窃思青春国民之血潮流失于如此无谓之争斗,洵为耻辱,此种之血潮流失于守护国权,乃为当然者尔。”   经过两次直奉战争,他便逐渐产生了反军阀、反内战的民主主义思想。到北伐战争时期,这种思想发展成为“息内争、御外侮”的政治主张。这也标志着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初步形成。      二、东北易帜、拥护统一: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内忧外患,贫穷落后,既要争取民族解放,又要实现国家富强。因此,张学良坚决反对内战,反对分裂,竭力主张祖国和平统一,以便外御列强,内图建设。   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秘密策划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身亡。皇姑屯事件的背后隐藏着日本侵占东北的巨大阴谋,本想趁皇姑屯炸车事件除掉张作霖,引起东北社会动乱,并趁乱出兵,进而挑起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用武力将东北据为己有。皇姑屯事件使张学良深刻认识到日本侵占东北的野心。“东北地处边陲。日本窥视已久,如欲抵制外侮,必须国家统一。我自1926年即主张停止国内战争,早日促成统一了。”张学良本着维护祖国统一、抵御列强侵略的思想,冲破重重阻力,排除了各种障碍,于1928年12月29日毅然宣布东北三省和热河易帜,服从南京政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东北易帜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