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数字在积极修辞上运用
浅析数字在积极修辞上运用
【摘要】数字在辞格的构成和运用中,风格奇异,功能独特,具有特殊的修辞作用。本文以比喻、借代、夸张、层递、镶嵌、互文、析数等辞格为例,分析了数字在积极修辞中的特殊修辞作用和独特表达效果,为理解汉语数字特有的社会文化意义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数字;积极修辞;运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修辞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并指出积极修辞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形象性?p具体性和体验性。积极修辞包括辞格和辞趣,本文中论述的积极修辞专指辞格。数字除了用来表示客观事物的秩序和关系外,有的还具有特殊的修辞作用,可以构成特定的辞格,数字在辞格的构成和辞格的运用中,风格奇异,功能独特。本文以比喻、借代、夸张、层递、镶嵌、互文、析数等辞格为例简要分析了数字在积极修辞中的巧妙运用及独特的表达效果。
一、数字在常见辞格的运用
(一)构成比喻格
比喻是以甲乙两类不同事物的内在相似点为依据,通过联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数字构成的比喻类型主要是借喻,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很多数字在比喻修辞中用的并不是其表层含义,而是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1)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司马迁《报任安书》)
(2)其危如一发引千钧。(韩愈《与孟尚书书》)
(3)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水浒传》第二十五回)
例(1)中像九头牛身上失去一根毛一样,比喻极其微小,无足轻重,形象生动。例(2)中一根头发上挂着千钧重量,是多么的惊险万分,以此来比喻极其危险,非常形象生动。例(3)中用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来形容心情之紧张,极为具体而形象。数字在比喻修辞中的恰当使用能化抽象为具体,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能使说理浅显易懂。
(二)构成借代格
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要说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该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去代替,即借用与本体事物相关的其他事物名称来代替本体的一种修辞手法。最常见的用数字构成的借代类型是用特指代替普通,即定数作不定数用,如“三”“九”“百”“千”“万”等定数作不定数“多”用时,就构成了借代格。
(4)自己顶好学拉磨的驴,一问三不知,只会拉着磨走。(老舍《骆驼祥子》)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6)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充国传》)
(7)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8)如今差他出去公干,万无一失。(白朴《墙头马上》)
(9)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例(4)中的“三”并不是指“三次”,例(5)中的“九”也不是指“九次”,例(6)中的“百”也不是指“一百次”,例(7)中的“千”并不是指“一千次”,例(8)中的“万”当然也不是指“一万次”,(9)中的“千百”当然也不是指“千百次”。上述例句中定数“三”“九”“百”“千”“万”其实都并非定指,而是作不定数“多”用。数字在借代格中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语句具有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三)构成夸张格
夸张是指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吸引力,在语言应用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这种修辞可以起到突出事物本质、加强作者感情、引起读者丰富想象和强烈共鸣的效果。
(10)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啤#ā妒?经?无羊》)
(11)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诗经?河广》)
(1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例(10)中的“三百”形容贵族的羊非常多,一群就有三百多只。“九十”形容贵族的牛非常多,七尺的牛就有九十多头。“三百”和“九十”都并非实指,而是虚数,通过夸张的方式来形容牛羊众多。例(11)中的“一苇”是通过夸张的手法把黄河的宽度缩小为一根芦苇就可以渡过的距离,表达了客居卫国的宋人归心似箭的思乡愁绪。例(12)中的“三千丈”也并非实指,而是通过对白发之长的夸张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愁绪之深。
(四)构成层递格
层递是将语言按照从小到大、从浅到深、从轻到重、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层递格,可以使意思层层推进,内容步步深化,思想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强化,从而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1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如三秋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