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操的创编.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团体操创编与训练 团体操的创编 主要内容: 第1章 团体操概述 第2章 团体操的开发原理 第3章 团体操的创编技术 第4章 团体操的队形与图案设计 第5章 团体操的动作编排 第6章 团体操的艺术装饰 第7章 团体操的背景设计 第8章 团体操场地的布置 第9章 团体操的训练与表演 第一章 团体操概述 一、概念 团体操是一项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综合性的集体表演项目。它以体操为主体,包括各种各样的体育、文艺形式。动作造型、队形图案和艺术装饰是其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团体操的规模少至几十人多达成千上万人,在大的场(馆)进行表演,堪称广场体育艺术。 团体操是集体表演的、具有一定主题思想的体操。表演者按规定做各种体操或舞蹈动作,或进行队列变化,或组成各种有意义的图案。 团体操表演无论在大型的国际比赛上,还是一般性的文娱表演,都以其多变的形式、优美的旋律而使整个会场变得赏心悦目,焕然一新。 二、团体操的发展简况 团体操诞生于19世纪的德国。1810-1858年,在德国“体操之父”阿特尔夫·施皮斯设立的体操学校里,开创了一种在口令指挥下进行的“合同体操”,其内容包括徒手体操、器械体操、道具体操、行进间运动等。后来这种体操在军队和学校中被广泛采用,到了20世纪发展为供人们观赏的“表演体操”。1892年,捷克等国在庆祝体育协会成立大会上首次举行了盛大的团体操表演。从此大型团体操表演在世界范围逐步兴起。   史料1:,团体操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如唐宋时代的“字舞”和“花舞”,即可算是团体操的雏形。   据史料记载,唐高宗时代,武则天创制了《圣寿舞》,表演人数有140人,表演者头戴金色铜冠,身着五彩画衣。这种舞衣在跳舞时可以迅速变换颜色,而且队形每变一次,即排成一个字。唐代著名诗人王建所写古诗“罗衫叶叶绣重重,金风送鹅各一丛,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就是对这种“字舞”盛况的描述。 据宋人周密著的《齐东野语》载,当时州郡遇到盛大节日,也往往进行“字舞”表演,可见,在宋代“字舞”已发展成为民间庆祝节日的一种形式了。 表演时或者排成富有现代意义的口号或图案,或者表现一种体育精神,起到鼓舞群众、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 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字舞”从以歌舞表演为主演变成以徒手或器械体操为主,作为庆祝大型体育比赛开幕的隆重节目。 史料2:中国团体操是在19世纪中叶,随着现代体操传入我国而诞生的。1890年,上海成立了中国体操学校,其教学内容中的徒手体操、士兵操、武术及音乐舞蹈等逐步影响到大、中、小学的体育教。由平时的集体操练发展到在一些运动会上,进行编排组织的集体表演,中国团体操从此以一种宏大而独特的运动形式面向世人。 中国团体操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系统化的形成 1959年,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上,7823人参加了大型团体操《全民同庆》的演出,这是中国团体操有史以来首次在统一主题下将多场次的表演有机组织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并用音乐指挥全部表演。这次表演开创了我国大型团体操系统构思、统一组织、创编、训练的新阶段,使中国团体操从理论到实践,从组织到编训走向系统化。 第二阶段(60年代)突破性的飞跃 1965年在北京第二届全运会开幕式上,一个由16360人表演的大型团体操《革命赞歌》与观众见面。它以鲜明的主题、严谨的结构、雄伟壮观的场面、气势磅礴的音乐、新颖独特的团体操动作语汇和整齐如一的表演 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革命赞歌》的成功是中国团体操整体艺术水平的一次突破性的飞跃。 第三阶段(70年代)多方面的发展 70年代是我国团体操在已经形成的统一主题下多场次表演的结构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成熟并向多方面发展的阶段。主要的大型表演有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的《红旗颂》,1973年7月首都体育馆内的《银球传友谊》等。 第四阶段(80年代)新天地的开辟 1987年11月在广州,第六届全运会开幕式《凌云志》作为我国第一次创编的夜间大运动场团体操表演获得成功。 第五阶段(80年代)综合化的发展 1990年我国在北京举办的亚运会开幕式《相聚在北京》,它更多吸取了适合于广场表演的民族、民间文体形式,如安塞腰鼓、太平鼓、威风锣鼓,重新设计创作了传统的荷花舞等,使团体操的表演形式和手段更加丰富,更具民族特色。 亚运会之后,我国大型运动会和庆典活动(如世博会、艺术节、服装节等)的开幕式表演更多地采纳了文艺表演形式,其中舞美灯光方面发展尤为显著,呈现出体育与科技结合的综合化发展趋势。 三、团体操的分类   团体操发展至今门类丰富,大体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1)按结构划分:   单场次团体操:单场次团体操是一场完成全部表演内容的团体操,时间较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