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变态与艺术关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心理变态与艺术关系

浅析心理变态与艺术关系   [摘要]以变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一些艺术事件和艺术作品,会发现有的艺术家或一个艺术群体在特定的时期心理状况确实具有变态的现象,这些心理上的变态处处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艺术创作,并且因此创作出许多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也留下了作者心理变态的痕迹。以佛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分析艺术家变态的原因,以及心理变态与创作、作品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变态 艺术家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420127-03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一文中认为,某些最伟大的人类天才肯定是心理不健康的人。伟大的天才不仅多少有赖于性格的优良和健康,而且也有赖于我们对之了解很少的某种东西。的确,在我们赏析中外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是带着某种探秘的眼光,希望能洞悉作品背后的故事与情感,同时我们也好奇于艺术家们独特社会经历和感情世界,对于那些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艺术作品或故事,有的人会耸耸肩磅,调侃得说一声“变态”。   可以肯定得说,某些艺术家的确在生命的特定阶段经历着变态,或者时不时表现出类似精神病患者的症状,那一个人是否变态如何去判断呢?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变态行为的定义是不同的,普遍接受的定义是:违反社会准则或违背正常行为规则,这些行为从人数统计上来看是偏离正常范围的行为,并让自我感觉不好或不适应,这样的行为被称为变态行为。[1]它表现为情绪行为障碍、抑郁、癫狂、药物(包括酒精)滥用、精神分裂、性欲倒错等症状。在这里变态不是一个贬义词,不是人们口头带有谩骂或戏谑性质的词汇,它仅仅指的是一种非(ab)常态(normal),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每一天都处于常态,他可能在此时是常态,但过了潜伏期后开始变态,也可能在这个环境中表现为常态,但在另外一个环境中表现为变态。      一、变态心理与艺术家      一件艺术作品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艺术家的心电图。从艺术的创作过程和作品形式和内容中我们可以看??一个艺术家的心路历程。   那么这些艺术家的变态心理以及他们独一无二的作品是如何产生的呢?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些。他创立的第二个心理模式即“结构假设”把人的心理分为三股主要力量:本我(性和攻击性,遵循快乐原则)、自我(调整本我与超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内化了的社会道德标准即良心),在自我调整本我与超我的矛盾过程中,本我和超我都努力摆脱自我的控制,表现为无法接受的感觉和行为,对这些威胁的反应就是我们体验到的焦虑,为了摆脱这种焦虑我们的意识中产生了一种策略叫做防御机制,用来消除或减轻焦虑。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总结了这些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投射、置换、隔离、反向形成、合理化、理智化、倒退、抵消、升华作用[2]。这些防御机制恰恰构建了一个具有变态心理的画家、雕塑家、音乐家、文学家的心理世界,不同的只是这些防御机制的参与多少和作用大小不同而已,它们不但直接导致了艺术家各自艺术的风格面貌,而且在特定的时期能够影响一个群体,其中作用比较大的有置换与升华作用、隔离、反向形成。   置换作用包括情绪的转移,在这种情况下、被置换的不是情感的来源而是情感的来源,由于在当时不适合表现体会到的情绪,害怕会引起不良的后果,所以人们先压抑这些感情,然后把这些压抑的情感转移到一个比较安全的目标上并释放它们。[3]比如丈夫在生意场上因失败引起的懊恼不能在工作环境中释放,一直压抑着回到家里,将这种情绪发泄到不小心犯错的妻子身上。艺术创作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置换的过程,艺术家以其敏感的神经触摸着这个世界,社会的不安、政治的混乱、道德的沦丧、情感得失落处处刺激着他们,于是乎有的抑郁、有的狂躁、有的酗酒成性、有的沉溺于性爱,他们无法去改变那些令其感到痛苦的现实,只能把这些压抑的情绪转化为文字、色彩、音符以发泄心中压抑的情感。西方现代的一些艺术流派正是在这种情况中产生的,世界大战的阴影、工业文明带来的精神空虚、人性的滑落可以说是西方现代艺术产生的土壤,在这片土壤上滋生了未来主义、表现主义、巴黎画派、达达派、抽象表现主义、存在主义等,其中未来主义和达达派的艺术宣言很好得证实了这一点,菲利波托马索马利内特在1909年2月20日的《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其中说到:“我们走到那三只大口喷着热气的野兽身旁,亲热地拍打它们滚烫的胸脯。我在自己的汽车里躺下,俨然是一具尸体摆在棺木里,但是我很快苏醒过来,驾驶盘像断头台上的利刀对准我的肚皮。一股疯狂的劲头猛冲上来,驱使我们在像河床一样坑坑洼洼的塌陷害的街道上奔跑穿行,我们无法控制自己了。无论走到哪里,从窗后透过玻璃传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