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桑螟虫发生及防治对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施甸县桑螟虫发生及防治对策

施甸县桑螟虫发生及防治对策   [摘要] 蚕桑产业是施甸县发展的骨干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桑园面积的增加,效益明显。但桑螟虫的发生、危害程度也逐年加重,已成为施甸蚕桑主要虫害之一,特别是2009年全县大面积发生,给全县蚕桑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严重威胁着施甸蚕桑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认真调查、分析桑螟虫发生蔓延原因及规律,对桑螟虫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 桑螟虫;发生特点;防治对策      施甸是典型的农业县,属于立体气候,无明显四季之分,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适宜种桑养蚕。20世纪70、80年代,桑园面积达上万亩,被列为全省16个蚕桑基地县之一。但因国际丝绸市场低迷等原因,致使全县蚕桑产业发展走入了低谷。“十五”以来,全县抓住“东桑西移”的机遇,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恢复发展蚕桑生产,把蚕桑产业作为继烤烟、蔗糖之后的支柱产业进行培植和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到2010年底,全县桑园面积3万亩,其中:投产桑园2万亩。种桑涉9个乡镇,83个村委会,7500多户农户。全县共养蚕2.2万张,实现农业产值2100万元,养蚕农户5000多户,户均收入4000多元。但是,随着桑园面积的增加,病虫害也在不同程度发生,特别是桑螟虫危害更为突出。2009年全县桑螟虫普遍爆发,为害面积达1.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万元,严重影响全县蚕桑产业的发展。为进一步摸清桑螟虫发生为害的特点,由县茶桑站、植保站组成调查组,并邀请有关专家参加,深入乡镇、村、组、农户调查分析,并对桑螟虫发生提出防治对策措施,仅供参考。   一、施甸桑螟虫爆发为害的原因   1.对桑园病虫害的防治认识不到位   对桑园病虫害防治简单认识为养蚕期间单一的药剂防治,缺乏桑园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统防统治的思想。在养蚕批次间的桑园病虫害防治,农户间喷药时间不统一,给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桑园虫害的防治带来一些难度。同时也影响防治效果。   2.忽视冬季桑园管理工作。   施甸县种桑养蚕农户,特别是老区的种桑养蚕户,对桑园病虫害防治意识淡薄,只重视养蚕而忽视桑园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冬季桑园管理更不重视。我县从2001年发展蚕桑以来,一再提倡桑园病虫害冬季防治工作,但是养蚕农户基本不搞冬防。致使2008、2009两年普遍发生,危害程度达40%左右,极少地块几乎没有绿色桑叶存在。根据调查有50%以上农户没有对桑园喷施关门药,冬季的其它人工防治措施也没有做,致使虫源基数增加,虫口密度加大。   3.养蚕期间对桑叶产量估计不准,夏蚕剩叶太多   有些蚕农对桑叶产量估计不准确,在夏蚕期间有养量不足,导致余叶太多,增加了第一代桑螟虫口基数,也是早秋蚕期桑螟虫大爆发的原因之一,据调查夏蚕余叶太多的田块比合理用叶的田块,桑螟虫的百叶虫量增加2~3倍。   4.桑螟虫卵期遇高温多湿天气,卵孵化率高,有利于桑螟虫的发生   施甸在7、8、9三个月,雨量偏多,温度增高,处于高温多湿天气,此时桑树生长茂盛,正值是养蚕期间,用的农药毒性低,杀伤力小,残效期短,给桑螟虫发生创造了条件。   二、桑螟虫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为害症状   1.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约10mm,翅展20mm,中小蛾。头白色短小,复眼黑色卵形,单眼椭圆形,触角鞭状灰白、胸背中央暗褐,两侧盖白鳞毛,前翅有各种棕褐色带,沿前缘者狭长色淡,沿外缘者宽而色深,翅中央有一棕色带,其下端有一圆形白孔,中央有褐点;近外缘带有一较狭的褐色带,下端与中央带相连接。近翅基有二斜行带,后翅大部分白色,接近外缘有一阔暗褐带,在内缘近肛角处有一小黑纹,腹部暗褐,腹底白。雌腹大尾圆,雄腹瘦长,尾尖向上举,由一簇白毛形成。   (2)卵:浅绿色,不规则扁圆形,长0.7mm。表面有蜡质闪光,卵壳薄。   (3)幼虫:初孵化时,淡绿有光泽,遍体生毛,经四次脱皮,头扁、淡黄色,胸腹部亚背线上圆形绿色突起较大,并有深绿之背线,各节有侧线黑点一对,第二、三节亚背线黑点一对,居侧线黑点之上,第4~12节有两对亚背线黑点,与侧线黑点成鼎足之势。第一节侧线有并列3个小黑点,并有小点分布其周围,第二三节侧线下各有1个小黑点,每个黑点上各有毛1~2根。越冬幼虫体呈粉红色。   (4)蛹:纺锤形,黄褐色,眼部黑褐,各胸节背面中央有隆起纵脊,前翅尖达第4腹节后缘,触角及足先端褐色,气孔7对,暗褐色,居腹部2~8节,前两对特大。胸部各节和腹部1~4节前缘,各有深褐色边缘,腹部5~7节近前缘有横行深褐隆起线,尾端有钩刺8个。雌体长11.8mm左右,雄体略小。   2.发生规律   桑螟虫在全国各蚕区均有发生,山东每年发生3~4代,江苏、浙江、四川每年4~5代,广东每年8~10代。山东以9、10月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