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杉本博司关于记忆影像
杉本博司关于记忆影像
童年记忆往往会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1948~)便是将童年记忆变成影像的杰出当代艺术家之一。杉本对大海的最初记忆来自在孩童时乘坐新干线所看到的生动海景,如同电影荧幕上的画面不断闪现在火车窗口与窗外岩石之间,至今他仍然记得,地平线与晴朗天空在蔚蓝色海洋上的交接处“如同武士的刀刃”。这些无法磨灭的记忆成为他后来代表作《海景》(Seascapes,1980~2002)系列作品的基础。迄今,他仍不时在世界各地拍摄这个始于三十多年前的系列作品。可以说,杉本博司一辈子都在用不同方式呈现关于记忆的影像。
摄影界的普鲁斯特
如果说法国作家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的名作《追忆似水年华》是文学界通过无意识自由联想来复活童年记忆的典范,杉本博司则是摄影界利用摄影媒介不断再现、追寻和还原记忆的佼佼者。
杉本博司的成名作《剧院》(Theaters,1975~2001)系列,便是对他自己童年记忆的回望。他在高中时,迷恋上电影《罗马假日》中的明星奥黛丽?赫本。为了拥有这张漂亮的脸,他将一台美能达SR7单反相机带入剧院,用10种不同的光圈快门组合偷拍了赫本的剧照。他至今仍保存着这组底片和照片。
1975年某一天下午,杉本用相同的方式,带着大画幅相机走进纽约东村的一家廉价电影院,在电影开始前打开快门,大约两小时后,将整部电影记录在底片上。此前,他曾突发奇想地问自己:“如果将一部电影拍在同一张底片上会是什么效果?”答案可能是:“会得到一个闪光的荧幕。”当天晚上,当他将底片冲洗并放大后发现,他预想的效果展现在眼前。
由于长时间曝光,荧幕上连续播放的画面无法留下痕迹,整部电影被压缩成一块明亮的空白,同时,荧幕释放的光线足以让相机将剧场内的椅子、室内的装饰和周围的环境记录下来。空白的荧幕加上空无一人的剧场,营造出令人不可思议的氛围。该系列作品的观者首先会被明亮的荧幕所吸引,猜想没有呈现出的电影情节,却只能得到一片寂静;之后,会仔细观察剧院内部的结构,然后,会再回到画面中思考这种在场与缺席之间的关系。
该系列作品看似客观记录了剧院,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美国豪华剧院是好莱坞在上世纪鼎盛时期的产物,曾被视为美国现代人的“新教堂”。在那里,观众可以暂时忘却任何烦恼,跟随电影的剧情进入幻想。但这些剧院现在已随着好莱坞电影业的式微而走进历史。杉本的这组作品不仅是见证电影和剧院作为美国一个重要文化现象的文献资料,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丰富的可解读性。
这部作品可以理解为是对时间流逝的探讨。杉本将不断消逝的时间凝固和暂停在空白的荧幕上。一方面在提醒我们,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唯一不变的是,时间正在不断消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希望将时间停住的愿望。这种关于瞬间与永恒问题的探讨,可以暗喻关于生命与死亡的终极问题。进而,可以延伸到对禅宗偈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考。
当然,它也可以理解为是在探讨摄影与电影的关系。杉本将一部电影的上万个画面压缩成一片空白,似乎暗示着尽管一部电影情节十分曲折,除了印象特别深刻的某个情节之外,不断移动的画面很难留在人们的脑海中,唯一留下的是朦胧的记忆。而静态摄影则不同,它可以将移动的画面定格,并可以让观者反复和仔细阅读思考。《剧院》系列作品便是用静态照片表现动态影像最终将归于空白的典型例子。
无论对该系列作品如何解读,对于杉本博司来说,创作该作品的潜意识,也许是因为受儿时母亲带他第一次观看电影让他泪流满面的记忆所驱动。同样,他的《海景》系列也可能是缘于他对大海的记忆。他曾回忆,当他还是一个孩子时第一次站在大海前,看到从遥远的地方拍打过来的海浪,突然感觉到自己仿佛是从梦境中苏醒,之后,再看看自己的手和脚,意识到自己在岸上的存在。杉本博司认为,他的人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
1980年一个夜晚,杉本博司突然问自己:“现代人是否能看到如原始人所见相同的场景?”他想到,远古的富士山一定与现在的模样不同,因为地壳运动会促使地形变化。然而,远古的海洋应当与今天的海洋一模一样。因此,他开始到世界各地考察海洋。他将自己想象成原始人首次看到大海,穿越时空去观看远古的海景。
从一开始拍摄该系列,他便遵循着一个严格的构图原则:始终站在一个高处取景;不将前景的海浪和沙滩包括在画面内,远处也没有船只、岛屿或海岸线;利用地平线将画面分割成海洋与天空两个均等的部分;他总是选择没有云彩的日子拍摄。因此,该系列作品乍看起来构图简单,有些雷同,但是如果仔细观看,能发现细微的区别。
实际上,这部作品有些是在白天拍摄的,有些则是在夜晚拍摄的;部分作品细节丰富,大部分则十分朦胧。如果你仔细品味和感受这些海景,逐步会发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