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闲情偶寄对古文诵读教学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渔闲情偶寄对古文诵读教学启示

李渔闲情偶寄对古文诵读教学启示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李渔《闲情偶寄?演习部》中教授演员如何唱曲道白的论述,深入挖掘了其对诵读古文教学的指导意义。本文重点从李渔所述透彻理解曲情、独唱合唱、高低抑扬、用官话等方面,得到古文诵读教学的四个启示。   关键词李渔 《闲情偶寄》 诵读教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李渔(公元1610~约1680年),取名仙侣,后改名渔,号天徒,又号笠翁,兰溪人,自幼聪颖,擅长古文词。明崇祯十年(1637),考入金华府。41岁去杭州,后移家金陵,游历四方,广交名士。清康熙十六年(1677),复移家杭州,约卒于康熙十九年。李渔素有才干之誉,世称李十郎,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他重视戏曲文学,汲取前辈的理论成果,联系当时戏曲创作的实践,结合自身创作经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戏曲理论体系,为中国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中国戏曲理论专著,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8部,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等等尽收其内。《闲情偶寄》中价值最高者,首推其中论及戏曲理论的文字,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及《声容部》的某些章节。《演习部》从选剧、变调、授曲、教白、脱套等五个方面论戏曲表演,总结了昆曲艺术的教学和舞台演出的经验,论述了戏曲演出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如如何选择和改造剧本,如何教授演员唱曲道白,及演员服饰妆扮和音乐伴奏等,并提出演戏不能落于俗套,要推陈出新等,对我国古代戏曲理论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   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语言宝库。许多名篇,读之字字珠玑,诵之金声玉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吟咏诵读使广大青少年能含英咀华、衔华佩实,使他们不再有灿烂的心声无以言表的尴尬,少一点粗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纳,多一点含蓄幽默。在学习与生活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有神。那么如何才能“吟咏诵读,衔华佩实,金声玉振,字字珠玑”呢?李渔的《闲情偶寄?演习部》中关于如何教授演员唱曲道白的经验给了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1 启示一:诵读古文前先要透彻理解原文,熟悉作品,深切感受,才能声情并茂地表达原作者的思想感情   李渔认为当时有些优伶因为不识字,没有文化,不理解曲文,导致“有终日唱此曲,终年唱此曲,甚至一生唱此曲,而不知此曲所言何事,所指何人,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无曲,此所谓无情,与蒙童背书,同一勉强而非自然者也。虽腔板极正,喉舌齿牙极清,终是第二、第三等词曲,非登峰造极之技也。”(《演习部?授曲第三?解明曲意》)要解决这种弊端,唱曲能声情并茂,表情与曲文,达到登峰造极之技,必须要理解“曲情”。何谓“曲情”?即“曲中之情节也”。“解明情节,知其意之所在,则唱出口时,俨然此种神情,问者是问,答者是答,悲者黯然魂销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且其声音齿颊之间,各种俱有分别,此所谓曲情是也。”“欲唱好曲者,必先求明师讲明曲义。师或不解,不妨转询文人,得其义而后唱。唱时以精神贯串其中,务求酷肖。若是,则同一唱也,同一曲也,其转腔换字之间,别有一种声口,举目回头之际,另是一副神情,较之时优,自然迥别。变死音为活曲,化歌者为文人,只在能解二字,解之时义大矣哉!”(《演习部?授曲第三?解明曲意》)   由李渔上述《解明曲意》可以得到如下古文诵读教学启示:诵读前第一要务是要仔细揣摩诵文,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写作动机等等,理解并正确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实质,要弄清诵文写什么人或写什么事,这样才能正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思,把听众带到作者所描绘的境界中去。此外,朗诵者与听众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除了借助声音的表达外,还必须运用眼神传达思想感情,如要诵诵李白《静夜思》这首诗时,“床前明月光”视力平射,“疑是地上霜”目光向下转移,“举头望明月”视力远射向上,“低头思故乡”眼神更下垂作沉思状。诵文中所表现的原作者的态度和感情,朗诵者必须仔细揣摩,贴切表达。   2 启示二:古文诵读的方法可以多样:单诵、齐诵等等   《演习部?授曲第三?曲严分合》条中说,该合唱的曲子一定要合唱,该独唱的曲子一定要独唱,是独唱还是合唱要根据原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定。“同场之曲,定宜同场,独唱之曲,还须独唱,词意分明,不可犯也。常有数人登场,每人一只之曲,而众口同声以出之者,在授曲之人,原有浅深二意:浅者虑其冷静,故以发越见长;深者示不参差,欲以翕如见好。尝见《琵琶?赏月》一折,自‘长空万里’以至‘几处寒衣织未成’,俱作合唱之曲,谛听其声,如出一口,无高低断续之痕者,虽曰良工心苦,然作者深心,于兹埋没。此折之妙,全在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