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毕业设计mpj3guf8.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煤毕业设计mpj3guf8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矿区位置及地理概况: 平煤十三矿位于平顶山市东北17Km处,距襄城县9Km,郏县城东南18Km处,辖区属许昌市襄城县紫云镇。地理坐标:东经113°15′50.4″~113°27′15.9″,北纬33°48′54″~33°59′12″,属襄、郏两县管辖 井田交通方便,矿区公路(长11km)与许南(许昌~南阳)公路相接, 矿区铁路与平禹铁路相接,铁路南距孟(庙)宝(丰)线的平顶山东站19km,东距京广线的许昌车站49km、漯河车站68km,西距焦支线的宝丰车站28km。 二、勘探区范围 井田勘探范围是西北起于兴国寺正断层,东南止于沟里封正断层,东北浅部以己15~17煤层露头及襄郏一号正断层为界,西南深部31勘探线以西以己1517煤层底板-800等高线为界,31勘探线以东以3115孔和3510孔连线和己1517煤层-700等高线为界。井田走向长15km,倾向宽2.3~5km,矿区面积53.6365km2。东南与首山一矿相临。 第二节:企业概况 一、企业创建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三矿(以下简称“十三矿”)由煤炭工业部武汉设计研究院、煤炭工业部选煤设计院设计,于1993年12月开工建设,1998年7月试生产,2002年5月验收投产,设计及煤炭生产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核定年生产能力180万吨。矿井开拓方式采用一对立井、两个水平分区开拓,采区上下山开采,井田内布置有主、副井,东、西回风井和东进风井共五个立井。矿井设计服务年限74.6 年,其中一水平服务年限45.7年。先采己15和己16.17煤层,后开采戊10煤层,开采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顶板管理为全部陷落法。现有生产采区3个,3个综采面,采煤工艺以综合机械化采煤为主、以炮采为辅,开采己组煤层。2006年实际原煤产量169.0万吨,销售收入6.57亿元。2007年实际原煤产量208.9万吨,销售收入80637.82万元。为建矿以来历史最高水平。 二、人员结构 矿井按战线分级管理,实行内部模拟市场全成本核算运作。全矿共有58个单位,在册2465人。其中采煤队4个单位,在册610人;开拓队3个单位 ,掘进队3个单位共948人;一通三防战线3个单位,301人;安全战线3个单位197人;机运队8个单位,1057人; 三、主要生产经营、经济效益 十三矿主营产品为煤炭,2007年原煤销售收入80637.82万元,年工业增加值75223.62万元,利税总额38275.84万元。职工人均收入31247万元。 第三节:地质特征 一、区域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层 平顶山矿区地层自下而上有太古界太华群、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中古生界三叠系及新生界第三、四系,区内缺失奥陶系、中下石炭系等地层。较老地层分布在矿区西南部,含煤地层位于红石山~焦赞山以南及北部的九宫山一带。本区的中部是覆于煤系地层之上的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和三叠系刘家沟组地层,它们广泛出露并形成本区东西向的低山丘陵地形。 (二)井田地层 二叠系上统的平顶山砂岩组、土门组和三叠系下统的圈门组地层在井田西南部大片出露。含煤地层仅上石盒子组的顶部有零星出露,其余均被第四系所掩盖。 1、寒武系―长山组(∈23) 浅灰-灰色显晶质白云质灰岩,糖粒状结构。西部常相变为灰绿色泥岩与紫色泥岩互层。地层厚度不详,钻孔所穿最大厚度28.8米。 2、石炭系―太原群(C3) 以豫西广泛发育的铝岩为底界,是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依其岩性特征,可明显划分为四段:巩县段、下部灰岩段、中部砂泥岩段、上部灰岩段、 太原群地层厚53.00-72.47米,平均厚65.00米,含煤13层,一般都厚很薄,仅有一4(庚20)煤属局部可采煤层,定为一煤组(庚组煤)。 3、二叠系(P) 下界起于太原群顶部的深灰色泥岩顶,上界止于三叠系金斗山砂岩底界,总厚1038.00米。与下伏太原群地层呈整合接触。自下而上可分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组、平顶山砂岩组和土门组。含煤地层只有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总厚685.00米,含煤层层位六十三个。根据煤岩层特征及组合规律划分为八个煤组。其中二1煤段(己15、己16-17):下部为深灰色砂质泥岩与灰色细砂岩互层或灰色粉-细砂岩。含白云母片、植物化石碎片、菱铁矿和黄铁矿结核;互层层理、缓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和压扁层理极其发育。厚1.68-14.75米,一般厚4.00-10.00米,平均厚8.10米。是本井田第二个的标志层。 上部为二1煤,仅在井西部分叉。东部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平均厚5.88米。西部分岔为二11(己16-17)和二12煤(己15),局部地段二11煤又分岔为三,二12煤又分岔为二。分岔区呈北北西-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