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章探索地球起源与地球环境演变地球环境演变的历史1.地球起源与.doc
第1章 探索地球起源與地球環境演變
地球環境演變的歷史
1. 地球起源與太陽系的形成息息相關。
2. 約於45~44億年前,地球內部開始分層;地球從內而外大致分成地核、地函和地殼三層。
3. 原始大氣起源於45~43億年前,其組成以水氣和二氧化碳為主;今日大氣組成以氮氣和氧氣為主。
4. 原始海洋起源於40~38億年前。海水中的水主要源自原始大氣中水氣之凝結。
5. 生命約於38億年前在海洋起源,直到10億年前才出現少量真核細胞生物。由於真核細胞生物演化出有性生殖,加速生物基因交流和變化,導致生物愈來愈多樣化。
探索地球歷史的方法與限制
1. 決定地層沉積的相對年代可利用疊置定律、沉積構造、截切關係定律和化石等方法。
2. 化石能決定相對年代,是相信生物演化為單向發展;放射性同位素能決定絕對地質年代,是因為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穩定的半衰期。
3. 探索地球歷史的最不利因素是地球上人類太晚出現,存活在地質時間最晚期,約180萬年前迄今。至於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歷史,出現更晚。
第2章 從地球看星空
認識星空
1. 視星等是天體看起來的亮度,數值愈小的表示看起來愈亮;天體的實際光度和距離都會影響視星等的大小;絕對星等則是表示假設天體位在32.6光年處的視星等,可客觀比較實際光度。
2. 恆星的顏色與表面度有關,行星與衛星的顏色則受到大氣和表面物質成分影響。
3. 星座的成員星間沒有關連,各自與地球的距離也不同。全天球分為88個星座天區。
觀察星空
1. 地球自轉造成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使得天體看起來似乎繞北極星做周日運動,一天繞一圈。
2. 地球公轉造成不同季節會看到不同的星空。
3. 地球的自轉與公轉造成恆星每天提早四分鐘出現在天空中同一個位置。
4. 地球的自轉軸與公轉軌道面法線夾23.5°,再加上繞太陽公轉,造成了(1)季節的變化;(2)晝夜長短的變化;(3)太陽在天空中移動軌跡的改變。
5. 在臺灣春秋兩季,太陽從正東方升起,正西方落下;夏季時,日出為東偏北,日落為西偏北;冬季時,日出為東偏南,日落為西偏南。
浩瀚的宇宙
1. 數千億顆恆星聚集形成星系。太陽所在的星系稱為銀河系,側面扁平,正視為螺旋狀,其中除了恆星,還包括了雲氣與塵埃。
2. 恆星由星際雲氣中形成,死亡時將雲氣拋到太空中,形成星雲,成為新恆星誕生所需的材料。
3. 宇宙中有上千億個星系,外形、大小各異,有些星系會聚集形成星系群或星系團。
第3章 從太空看地球
太陽與地球的太空環境
1. 太陽大氣可以分成光球、色球與日冕,我們平時所看到的太陽是光球的部分。
2. 太陽黑子是太陽光球上磁場較強,度較低的區域。
3. 太陽的自轉速度隨緯度改變,愈接近赤道地區,自轉速度愈快。
4. 地球的大氣會阻擋隕石與大多數有害輻射,地球的磁場則可以阻擋太陽風的襲擊。
有組織的太陽系
1. 月球的公轉週期和自轉週期相同,因此一直以同一面對著地球。
2. 月球上的隕石坑比地球多許多,是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層,也沒有板塊運動和地質作用。
3. 太陽系有八顆行星,構成有組織的系統:(1)公轉軌道都很接近圓形;(2)公轉軌道面很接近同一平面;(3)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大多為逆時鐘。
4. 太陽系的行星可分為兩大類:(1)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成分以岩石和金屬為主,體積小、密度大、質量小、衛星數少;(2)類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成分以氣體和冰為主,體積大、密度小、質量大、衛星數多。
5. 彗星成分是冰與灰塵,靠近太陽時,才會產生彗尾。
6. 地球之所以能有生命,除了液態水、適宜的度、適當的陽光,還有大氣層與磁層的保護。
7. 金星大氣濃厚,室效應太強,因此表面度太高;火星因為大氣稀薄,室效應微弱,因此表面度太低,沒有液態水。兩者都不利於生命發展。
第 4 章 大氣的結構與變動
大氣的結構
1. 大氣壓力為單位面積所承受的大氣重力,氣象上常用的單位為百帕。
2. 根據大氣的溫度結構,可將大氣垂直分成對流層、平流層、中氣層和增層。
大氣變化與水循環
1. 蒸發、凝結、降水,配合水氣的輸送為水循環的主要過程。
2. 使空氣中的水氣達到飽和有兩種方式,一是增加水氣,二是降低溫度。
3. 氣壓分布不均勻,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當氣壓梯度力和科氏力達到平衡時所形成的風,稱為地轉風。若加入摩擦力,低壓區的風會向中心流入,高壓區的風則自中心向外流出。
天氣系統與變化
1. 大範圍空氣在水平方向的溫度及溼度等物理性質相似且均勻時,稱為氣團。
2. 影響東亞地區的氣團主要為:冬季的極地大陸氣團與夏季的熱帶海洋氣團。
3. 冷、暖空氣的交界面稱為鋒面,可分為冷鋒、暖鋒、滯留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