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清末在西北地区实边政策
浅析清末在西北地区实边政策
摘要:本文就晚清政府为抵制外国的进一步侵略,巩固西北地区边防的安全,采取了种种措施进一步加强对边疆的管理进行评述。
关键词:清末;西北地区;实边政策
近代以后,随着清政府国势的衰弱、外国的侵略,使中国西北边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边防危机,主权大量丧失,领土大片被割占,严重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而在西北地区业已形成的“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封爵、俸禄、朝觐等制度悉遭破坏或失去原有的作用。清政府不得不从根本上考虑新的措施,稳定边疆,以图度过危机。为此,清政府从19世纪80年代起转虚边为实边,开始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实边建设。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边措施
(一)移民实边,兴农、工、商业。
农业方面,清政府对西北地区的封禁政策,及受侵略者战乱的影响,西北地区的人口数量一直很少,单新疆人口于1862年后一直徘徊在90-110万之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为了早日恢复已被破坏的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当务之急是召集流亡,移民实边,恢复屯田。1887年清政府颁布《新疆屯垦章程》,鼓励内地农民到新疆开荒屯田,章程颁布不久,就有土、客民1090户报垦。1895-1896年西宁数千名回民就来到新疆伊犁、罗布淖尔、卡克里克一带。1899年从甘肃到新疆的回民“每月或三、四百人或一、二百人不等,络绎不绝于途” [1]。此外还有来自山东、直隶的难民,以前被沙俄劫走的伊犁维、回民亦有陆续返回祖国。至清末新疆人口达200余万。1911年全疆垦熟的土地面积达到1055余万亩[2]。清政府也重视桑蚕业的发展,以谋复兴之利。1907年清政府在南疆的和阗、洛浦、于阗、莎车、叶城大量栽桑种蚕,据统计“仅南疆蚕丝年产量旧额为30万斤,至清末增至70余万斤, 此南疆一大利源也”[3]。
西北蒙古地区地广人稀,荒漠多,土地贫瘠。尽管如此,清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加强边防,在宜于耕种、离水源较近之地丈放土地开垦。在塔尔巴哈台地区,1888年5月“抽调甘肃携眷兵来塔驻防,酌量发给籽种,认地开垦” [4]。在伊犁地区,1891年查勘旗屯、民屯可耕地128000余亩[5]等。1899年将军恩泽“以招垦蒙地,关边圉富强大计”[6],派员商劝、鼓励人民前去垦田,以后在科布多、阿尔泰地区、杜尔伯特旗、阿拉善旗等地放地垦田。清政府对西北地区开禁后,西北地区出现了移民垦田的高潮。
工业方面,清政府本着“实边”、“广开利源”的目的,在西北地区大举创办工业。在新疆地区的咯什噶尔、拜城、库车等处设厂采炼铜,每岁20余万斤[7]。在和阗塔城等地创办金矿[8],获利颇丰。清政府在吉木萨尔、孚远等地设厂开采铁矿,在其它地区采煤、油等。在甘肃,1910年清政府创办了西北地区开采最早、投资较多、规模较大的一个近代化冶炼厂。此外还创办了一些工艺局(厂),如1908年创办的陕西制革厂,1909年设立伊犁玉山巴依制革厂[9]等。
清政府认为“筹边以武备为要,行军以利器为先”,在西北地区创办近代军火工业。1895年山西巡抚张汝梅把陕西机器制造局更名为陕西机器局,试制枪械。1897年新疆巡抚饶应祺在迪化设立新疆机器局,修理、制造子弹、枪械等。
商业方面,1880年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中规定沙俄在新疆蒙古享有免税贸易特权,给当地商人造成了巨大损失,商人生活举步维艰。清政府为稳定社会,保护商人利益,拓展商人谋生之路,让当地人民安于治边,于1882年规定“所有出卡货物,往来新疆各城贸易者,一律暂免征厘税”[10],以提高与沙俄商品的竞争力。
(二)改革边疆军制,改良军备,加强治军,从而加强边防力量。
新疆军事行动结束以后,清政府开始整顿新疆军伍,先将关外营勇分批裁减、整编为制兵,设抚标、提标、镇标、协标、额兵31000人,改行饷为坐饷,以资军实,改制后军队归巡抚节制。这样既裁汰老弱,又节省大量开支,每年可节约白银80余万两。建省后,清政府又对各地驻军、军制做了相应的改革。1886年刘锦棠以巴里坤满营归并古城、伊犁共驻马步防军二十八营,酌裁新募之勇,编留精壮为马队九旗,步队十三旗,自伊犁至大河沿及精河以东分路驻防,加强边防力量。1890年因塔城防务吃紧,清政府增募防兵,凡步队三营,马队四旗,弁勇二千人。庚子赔款后,尽管新疆面临饷源竭枯严重困难,但当地官员因地制宜,改变练兵方略,改练土著世袭兵,以固边防。1904年又把世袭兵改为常备兵。在清末“新政”的影响下,1906年伊犁将军长庚创办新军,到1909年练成一协。1906年,新疆巡抚联魁 “将新省原有续备兵队五营及左右翼马队六旗,挑选裁并,改练新军步队三营为一标,马队两营,炮队一营为一标,共为混成协,暂名为新疆陆军”。清政府为适应军制改革的需要,于190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