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末邮传部时期铁路借借款问题.docVIP

浅析清末邮传部时期铁路借借款问题.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清末邮传部时期铁路借借款问题   [摘要]从1887年李鸿章开举借外债修建铁路先河之始,到甲午中日战争后这种举措达到了一种高潮。但随着1903年收回利权运动的开始,一部分有识之士意识到拒款自办铁路的重要性。1907年成立的邮传部,虽然依然大量举借外债,但实属无奈之举,更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将主要以1907-1911年的《申报》报道为中心,研究这一时期邮传部的铁路借款,探究其原因,并着重分析不同阶层对“借债筑路”的反应。   [关键词]邮传部;借债筑路;《申报》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109-03   学界关于晚清铁路发展的研究成果颇丰。凌鸿勋先生在《中华铁路史》一书中将晚清铁路事业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1895-1903年为借款筑路时期。1904-1910年为拒款自办时期。1911年为收归国有时期。   清末主张借款修路的政界权要有刘铭传、李鸿章、袁世凯、岑春煊、张之洞、升允、程得全、孙宝琦、锡良、瑞??、徐世昌等,而最早提出“借债筑路”者是丁日昌,在修建台湾铁路时,丁日昌向英商丽如银行借债,但因对方索利太高而没有议成。真正大规模的借债筑路是从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开始的。   中日甲午战争,泱泱大国清朝被弹丸小国日本打得惨败。朝野上下忧心忡忡,朝廷内外条陈时务,寻找“药方”,竟误以为是缺乏铁路所致。如张之洞认为,日本自变法以来,“国势日强,几与各大国抗衡,寻其收效著,实莫如铁路一段”。光绪皇帝甚至直接视兴办铁路为“方今切要之图”。   然现实的境遇是:巨额赔款使得清政府财力拮据、入不敷出,根本无力自食其力地修建铁路。正如刘坤一所说:铁路自办,则“值此库帑支绌之时,无从筹此巨款”。继而试图通过商办兴筑铁路,然而由于华商资金有限,且对“商办铁路”的号召响应并不积极。最终清政府迫于无奈,不得不大规模的“举债筑路”。   一、邮传部时期的铁路借款概况   邮传部是在清末“预备立宪”,改革官制运动中,于光绪二十二年(1906年)九月二十日奉旨设立的。旨称:“钦奉懿旨,轮船、铁路、电线、邮政应设专司,著名为邮传部。”其中设路政司,掌全国路政,包括规划路线、厘定轨制、筹还借款、提倡商办、并工程购料、通运行车以及推广电车等项有关路政事宜。   邮传部虽然只存在了短暂的五年,但是确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借款筑路的条约,数额更是巨大。当时的《申报》更是对这些借款活动进行了追踪报道,如对川汉粤铁路借款的内容作了如下报道:“自张文襄逝后,借款问题由邮传部议决,兹探的内容大致数条:(一)借款总额六千万元,利年五厘;(二)借款期限以二十五年为限,每年偿还一定之金额;(三)以两铁路抵当物,若不足时,则以两湖厘金及盐税充之;(四)技师长粤汉铁路用英国人,川汉铁路用德国人,但由中国政府任命;(五)铁道材料由英美德法四国购入,若欲采用他国者,须给纳四国之手续料;(六)工事皆居于中国官宪监督之下。”其中不仅写明了借款数额及偿还办法,更是规定人事的人用,可见清政府的利权遭到了很大的丧失,处处受制于人。当然这一时期的铁路借款远不止这些,据统计经邮传部之手的铁路借款达8笔之多。通过以上的表格我们可以得知,在邮传部时期依然大规模的进行借债筑路,那么在高呼“收回利权”的时代背景,清政府为什么还要如此借款呢,下面就做一个简要分析。   二、邮传部时期铁路借款的原因   对于邮传部时期的铁路借款原因,从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偿还其他铁路债务   “京张路款,向由京奉铁路余利提拨,此次邮传部因沪杭甬借款声明,后来交还本利若有不符,以京奉铁路余利拨付。故京张铁路款恐无从筹措,总工程师詹天佑日昨与邮传部陈尚书妥议办法”。从这则报道可以看出,由于京奉铁路余利用于拨付沪杭甬借款,从而导致京张铁路无法筹款偿还借款。为了赎回京汉铁路,“邮传部最近之洋债,泰晤士报云:中政府因赎还京汉铁路缺少洋一百万元,故已向日英德法四银行商借银七十五万两,已由邮传部与各银行签订借款合同,由该部出保,限三个月交款,按年七厘起息”。这是邮传部为了赎回京汉铁路进行借款的一则报道。由此可见,为了将一些铁路收回自办,也促使邮传部不得不去举借外债。   (二)以夷制夷的目的   邮传部时期持有此思想主要代表人物一是徐世昌,二是盛宣怀。当然,既然有人提出了以夷制夷的想法,付诸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比如为了对抗日俄在东三省的势力,清政府便选择向美国借款筑路,“东三省息借美款千万一事,屡纪前报,兹悉东督锡清帅决定此事后,即派郑孝胥到津,竭邮传部唐尚书绍怡磋商借款合同。彼时美国资本家亦来津会商办法,当将该事确定后,唐尚书始行来京莅任。故于上月二十二日业将借款合同签押,闻借款额数确为一千万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