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灵岩寺宋塑罗汉像文化底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灵岩寺宋塑罗汉像文化底蕴

浅析灵岩寺宋塑罗汉像文化底蕴   [摘要]山东济南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像素有“海内第一名塑”之称。它具有注重写实、形象逼真、个性鲜明、世俗化强、心理刻画细致入微、神情气质端严内敛等突出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熠熠生辉。它映射出的是北宋国力的衰退、文质彬彬的宋型文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勃兴、儒学的复兴、佛教的世俗化、禅宗的流行以及形神兼备的绘画美学等深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灵岩寺,罗汉像,艺术风格,文化底蕴   [中图分类号]K24 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08-0064-05      灵岩寺位于山东济南长清县,始建于东晋,唐宋时达于鼎盛,与南京栖霞寺、天台国清寺、江陵玉泉寺合称为“四绝”。千佛殿内有彩塑40尊,被国学大师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其中27尊罗汉像塑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其他为明代补塑。这27尊宋塑罗汉像形象逼真、姿态各异、神态如生,每一尊都让人驻足惊叹。      一、艺术风格概述      这27尊宋塑罗汉像摆脱传统佛教造像仪规的限制,表现的不是虚幻世界中的偶像,而是世俗生活中的人的形象,或者说是高僧的写真。除几尊罗汉像略带梵僧面貌特征外,大多数为中国本地人的形象:长方脸,眉骨隆起,轮廓清晰,身体健壮魁梧。衣饰多厚重,刻画的是北方人的服饰特征,衣纹褶皱疏密相间,起伏交错,繁而有章,疏而不僵。人体的肌肉、骨骼、筋脉、血管等细部刻画得精细入微。外貌、动作无一雷同。有的年老,有的年少;有的饱经风霜,有的天真无邪;有的肥头胖腹,有的瘦骨嶙峋。有的坐禅人定,有的运功修行;有的诵经说法,有的侧耳倾听;有的热烈争辩,有的凝神沉思;甚至还有的穿针引线缝衣补衲。随着动作的不同,神态也各不相同,有的沉默内敛,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喜由心生,有的忧心忡忡;有的傲倨睨视,有的闲淡洒脱……真是神完气足、栩栩如生。虽然罗汉像的神情各不相同,但都表现得比较适度,无过分夸张之态,显得端庄自持,含蓄内敛。如西壁第1尊罗汉,相貌清癯高雅,双目直视,目光深邃,表现了僧人严谨、自律、坚忍的性格与精神。   总而言之,注重写实,形象逼真,个性鲜明,高度世俗化,心理刻画细致入微,神情气质端严内敛是灵岩寺宋塑罗汉像的艺术风格特点。      二、文化底蕴      宗白华先生曾说:“生命的境界,包括着经济、政治、社会、宗教、科学、哲学。这一切都能反映在文艺里。”灵岩寺宋塑罗汉像的造像风格是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它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是社会思想意识、审美风尚的产物。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北宋时期文化的大气候,探寻它是如何孕育出灵岩寺罗汉像这一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宝的。   (一)国势衰弱,重文轻武与文质彬彬、内向收敛的宋型文化   宋代虽然消除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从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辽、西夏、金盘踞一方,虎视眈眈。国力逐渐变弱,疆土不断缩小,民族矛盾伴随始终,阶级矛盾日渐强化。面对这种军政格局,宋王朝制定的基本国策是:守内虚外,重文轻武。建国初,宋太祖就立下“不杀士大夫”等戒规保护文士。其后继者也都继承了崇文礼士、以文治国的方针,改革科举制度,广泛吸收文人仕子参加政权,逐步形成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构架。文臣学士、墨客骚人在此时取得了前代少有的优越地位和更广阔的活动领域。书卷气息,文教风流,浸润两宋。因此,陈寅恪曾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这种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给宋人带来的心理影响是深刻的。它使宋人的空间意识变小,生命意识变弱,文化心理变得封闭,失去了汉唐那种博大、开阔、外向的胸襟与抱负,转为对于内心的反省与自控。这种社会心理虽然对于国运的强盛不利,但却有利于精神的深邃发展。在思想上,注重反观内省的理学诞生。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更加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善于传达人物内心微妙细致情感的宋词应运而生,并在社会各个阶层广为流传。在绘画领域中掀起了一股以传情达意为宗旨的文人画新风,开启了中国绘画史的新篇章。在审美风尚上也由唐代的豪迈恢宏、雍容华美转向含蓄精致、典雅平淡。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个体自由意识、务实心态的加强与市民文化艺术的勃兴   经济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往往比政治活动事件更直接的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社会文化的性质。宋代统治者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与前代比较起来,说较为宽松、放任。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人们获得了较多的人身自由。同时,商品经济在宋代得到空前发展。繁华的市镇遍布各地,货币关系空前发展,社会各阶层掀起了经商热潮。市民阶层出现,市民文化勃兴。城市内文化娱乐消费市场繁荣,酒楼密布,茶坊林立,瓦舍勾栏遍地。   经济生活的变迁引起了人们个体自由意识和务实心态的加强。在学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