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空城计接受与再创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空城计接受与再创造

浅析空城计接受与再创造   摘要:空城计的故事家喻户晓,尤其是自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来更是流传甚广。在几百年的《三国演义》接受过程中,人们试图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对这个经典故事进行演绎,如戏曲、评书、电视剧等等。由于各种艺术门类自身的特点,在对小说文本进行生发的同时自然要带有鲜明的自身的烙印。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文本、电视剧技巧以及京剧表演的对比分析,探究各种艺术表现方式对空城计故事解读的得与失。   关键词:空城计;电视剧;京剧;艺术表现;得与失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06-02   由于生动地塑造了诸葛亮的非凡艺术形象,空城计成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最经典的情节之一,后世文坛对此曾有别有意味的解读和再创造。传统京剧《失?空?斩》、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甚至2000年的动画片《三国演义》等都曾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这一故事给予了传承与变异相结合的认真演绎。不可否认,《三国演义》之空城计文本是后世其他艺术形式的源头和蓝本,但在这些艺术化的接受和创造过程中,又依托其各自的艺术形式,对原故事产生了某种超越,同时也囿于其自身的限定而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仅以京剧《空城计》中的经典唱段、电视剧《三国演义》之相关片段为例,谈空城计古老的故事文本在后世的接受和发展流变,以期揭示出传统文本获得新的艺术活力之途径与路线。   1.小说文本的艺术真实   小说文本主要是以语言描述的方式向读者传递丰富信息的。故周先慎指出:小说通过对人物的活动,包括言语、行为、人物关系等等多种生活形态的描写,更深入地写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性格,并由此而揭示出丰富的社会内容。 落实到《三国演义》文本中,当听闻魏军即将到达西城的千钧一发之际,小说通过对诸葛亮的一系列有条不紊、镇定自若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诸葛亮形象。同时又通过披鹤氅,戴纶巾,焚香操琴的肖像和动作刻画,使充满智慧,挥洒自如的诸葛亮形象跃然纸上。在整个紧张凝重的情节中,作者安排了几次诸葛亮的笑,即来到城楼之上的笑容可掬;看到魏军退去后的抚掌大笑;为众人解说退敌玄机后的拍手大笑。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小说渲染了诸葛亮的临危不乱、泰然处之,潇洒自如地退去司马懿大军的非凡智谋。作为三国故事中的智绝,诸葛亮的形象就是智慧的化身,所以有学者指出:《三国演义》是一曲人才智慧的颂歌,不仅为知识分子唱了一曲扬眉吐气的赞歌,还展现了浓郁书卷气的才情智慧之美。 由此可见,《三国演义》不惜笔墨对诸葛亮在空城计中的诸种描写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的神――大智大勇。而司马懿因其疑心过重而失去获胜机会,也成为了诸葛亮形象的绝好衬托。   当然,如果以现实的眼光来观照这段堪称经典的智谋故事,很容易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不合逻辑之处。正如易中天在《易中天》中所论述的:这个故事不是事实,也不合逻辑。第一,司马懿不敢进攻,无非是害怕城中有埋伏。那么,派一队侦察兵去看看,行不行?第二,司马懿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距离应该不算太远,那么,派一个神箭手把诸葛亮射下城楼,来他个擒贼先擒王,行不行?第三,按照郭冲的说法,当时司马懿的军队有二十万人,诸葛亮只有一万人,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当时司马懿的军队有十五万人,诸葛亮只有二千五百人。总之是敌众我寡(按:原文如此),那么,围他三天,围而不打,行不行?何至于掉头就走呢? 易中天的分析确有道理,如果能够回到那个古战场,以司马懿的指挥能力确实能够以最简便的办法轻而易举地就攻入那座空城,而诸葛亮的诸般妙计也就烟消云散了。但读者也要注意到,这是按照生活真实、生活逻辑而得出的结论。但是,作为小说――这种追求艺术真实的文学体裁,拘泥于逻辑的真实反而是蹩脚的。作家是决计不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同样读者也决计不会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因为在读者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已成定式,任何有损于形象塑造的方式都是难以接受的。可以想见,作者罗贯中当初在创作的时候也可能考虑到上述易中天的逻辑分析,但是他有意无意地把这个事实忽略了,遵循了中国古典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遗貌得神笔法。也即,优秀的小说家往往会舍弃一些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甚至还不惜违背一些生活的常态、常理,以不形似或不完全形似来换取艺术表现上的神似,来创造一种艺术的真实。   2.电视剧对小说文本的生发   对空城计故事生发创造,并且富于特点的,要数94版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关于电视艺术的表现力,有学者认为,电视剧表现手法灵活,能充分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融合各种艺术形式,富于创新能力。 确实,小说文本中许多未能表现的宏大场面和人物生动细腻的细节都可以通过电视画面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电视剧《三国演义》就通过蒙太奇手法、演员的独具特色的表演以及极具感染力的音乐旋律等,直接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