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学与中国哲学-中国社会科学网
· 43 ·
· 中 国 哲 学 ·
经学与中国哲学
对中国哲学学科建构的反思木
陈 壁 生
“中国哲学”的学科建构,自谢无量的 《中国哲学史》 (1914年)、胡适的 《中国哲学史大纲》
(1918年)、冯友兰的二卷本 《中国哲学史》 (1934年完成)完成至今,百余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
非常成熟的学科。不过,如果我们从传统学术内部来看待 “中国哲学”的书写,可以发现,所谓
“中国哲学”,除了佛教部分,主要 内容便是先秦诸子、魏晋玄学与宋明理学,而先秦经传、汉唐经
注都被无声地忽略了。也就是说,经学基本上不属于哲学的研究范围。然而,这并不是无意的忽略,
而是 “哲学”重新构造中国文化的结果。以西方 “哲学”为标准,必须分离孔子与五经的关系,将
孔子从删削六经以立法的 “素王”、 “圣人”,转化为儒 门的 “先师”,才能对接西方的 “哲学家”。
而且,以西来之 “哲学”学科与中土之 “义理”之学相对接 ,在清代 “汉宋之争”的背景下,以汉
学专注训诂,宋学发明义理, “哲学”接续宋学,故研究先秦哲学,惟言诸子,两汉哲学,不及经
传,汉魏六朝玄学,罕究经注,及至宋明理学,尽皆舍其经注义理。于是, “哲学”学科建构中,就
几乎没有了经学的位置。这一状况是否合理,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一
、 历史上的孔子:儒家始祖与经学开创者
传统上对孔子的认识 ,无论何种学派都有一条共同的底线,即承认孔子删削六经,同时,孔子又
是儒家学派的始祖。自刘歆作 《七略》, “六艺”与 “诸子”分立,苟晶作 《中经簿》, “经部”与
“子部”并置,孔子所删削,在六艺之科,经部之著;孔门所传学,在诸子之略,子部之书。故以孔
子一人,学兼二部。
然而经、子之分合,古今文略有不同。以古文家之见,经学有孔子以前之经学与以后之经学之
分。刘师培 《经学教科书》列 “古代之六经”、“西周之六经”,而将经学之起源追溯至伏羲画八卦,
则或在文字之前。而后孔子以六经教弟子,遂有 “孔子定六经 ”之事,成孔子之后之六经。(刘师
培,第2074、2075页)而马宗霍 《中国经学史》,亦分 “古之六经”与 “孔子之六经”,云: “盖古
之六艺,自经孔子修订,已为孔门之六艺矣。” (马宗霍,第9页)古文家以六经为王官学,诸子皆
出王官,其中孔子传六经以教人,乃得开儒家学派。而今文家之说不同,今文家以孔子之前无经学,
孔子创立经学。皮锡瑞 《经学历史》云:“经学开辟时代,断自孑L子删定六经为始。孔子之前,不得
有经。”(皮锡瑞,第l9页)孔子之前,六经只有材料的意义,而无经学的价值,自孔子手订,赋予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民国今文经学研究” (编号12CZX033)的阶段性成果。
· 44 · 《哲学研究》2014年第2期
大义,六经才成其为六经。白此观之,则儒家与经学,皆出孔子 ,是故 自 《史记》之后,正史之
《儒林传》中之儒者,都是传经之师。及至宋代,理学家出,不尽传五经,于是 《宋史》不得不别立
《道学传》。
而在晚清民初,古文经学发展到极致者为章太炎,其 《原儒》列儒有三科, “是三科者,皆不
五经家”。(章太炎,2008年,第488页) “晚有古文家出,实事求是,征于文不征于献。诸在 口说,
虽游、夏犹黜之。斯盖史官支流,与儒家益绝矣。”(同上,第489—490页)也就是说,六经皆先t
之政典,史官之记载,与儒无关;而儒家出于司徒之官,初无与于经。由此,则经、儒断然二分。今
文家发展而极者,为廖平、康有为,则以为战国诸子,多出孔f1,自是而言之,经、儒不必二分。
经、子分合,说有不同,而孔子删削六经,则无大异。因此,早期的 “哲学史”写作,都重视
六经中的 “哲学”。陈黻宸作 《中国哲学史》,从黄帝讲到武王,所用材料,多出五经。但此书写法,
过于不 “哲学”,故不为学界所重。而谢无量的 《中国哲学史》一书,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哲学史,
谢 氏论 “哲学”云:
哲学之名,旧籍所无,盖西土之成名,东邦之译语,而近 日承学之士所沿用者也。虽然,道
一 而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30年快剪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及前景趋势预测.pptx VIP
- 2026甘肃电投集团秋季校园招聘23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解读.pptx VIP
- 2025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精讲课件 第5-8章 所得税法律制度.pptx
- 第八届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中药调剂员)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VIP
- Razer Viper Ultimate 雷蛇毒蝰终极版产品手册.pdf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临床科研实验技能(中南大学)》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基于PLC的水泥包装控制系统设计.doc VIP
- 《焦化厂煤、焦质量管理制度》.docx VIP
- 2025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题库.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