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殷商时期的社会形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殷商时期的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本属西方社会学范畴,或谓社会经济形态(简称社会形态)、社会阶段、社会性质等。[1]   据说,上世纪的1931年初,学界以《读书杂志》为首,发起了“中国社会史论战”,讨论历史各阶段的“社会性质”,其中,中国是否经过奴隶制成为首要问题。当然,因时代匆匆而未能深入研讨,终不知其详。      至上世纪50年代有了论断,即“殷商奴隶制社会”。(若有可讨论者,即奴隶制是否包括周秦乃至汉魏。)最具权威性的理论见于范文澜所著教本中的“汉族社会发展史的阶段划分”。它以西方科学的革命经典理论为基础,指出“奴隶制度时代――夏商”“封建制度开始时代――西周”,指出“东方新起的商,生产力比夏进步……这个王国建立在奴隶制度上面……奴隶主阶级驱迫奴隶从事劳动生产,自己凭借武力享受着奢侈放荡的富裕生活。”[2]范的另一著作又指出:“原始社会获得了新的生产力,绝对必然地要产生阶级壮会,产生出来的一般是奴隶社会,但有些可能是封建社会。”[3]   至上世?o60年代初,侯外庐主编《中国哲学简史》,1979年更名《中国思想史纲》。其开篇第一章第一节中说:“我们可以认为,从夏代到商代这几百年的历史,不可能一下子就转变为奴隶制国家……夏末商初,黄河中下游的居民大都带上氏族制的残馀,逐渐进入了奴隶制社会。”[4]相继印行的历史社会学著作,也有称“商周奴隶制”的,如上世纪80年代末出版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其第四章标题即为“商周奴隶制国家”,“……但商代奴隶制的具体情况,还缺乏足资说明的直接材料。甲骨文里有‘?’字。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认为这是日下三人的象形,是农民在太阳下面辛苦操作的形象,因而就说这是农业生产中的奴隶……一般的解释,认为用以殉葬和杀祭的人,都是奴隶。这些解释都有很大的推测成分”。[5]由上述可见,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殷商奴隶制社会”已成定论。那是根据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我们在努力学习……探索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白寿彝本书《题记》)   本文以为,只就以上理论而言,也可见继续“探索”的必要性。为了对“殷商是奴隶制”的重要结论进行再商榷,有必要对殷商之前的五帝及夏世文明进行再分析。   五帝与夏世文明   从文化史看,西方各国多将他们的社会演进分作古代、中古与文艺复兴及其后的发展,应自有其道理。而我国的文化史,孙中山先生在民国建立后的1918年作《建国方略》(《孙文学说》),为阐说其“知行”理论时说道:“夫以今人之眼光,考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为三时期:第一由草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之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之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欧美)能由草昧而进文明,由文明而进于科学。”[6]      这样,若中西相较,则民国成立前,我国实停滞于(封建)文明阶段。民国初创,尚亟待由文明而进于科学。孙中山先生说:“旷观中国有史以来,文明发达之迹,其事昭然若揭也。唐虞三代甫由草昧而入文明,乃至成周,则文物已臻盛轨,其时之政治制度,道德文章,学术工艺,几与近代之欧美并驾齐驱,其进步之速,大非秦汉以后所能望尘追迹也……周以前为一进步时期,周以后为一退步时期。”[7]《孙文学说》论“知行”,须臾不离时代历史,更强调、呼吁国人对中华精神的觉悟。这里,可以明确理解:此“退步时期”尤其指秦嬴氏开启的两千余年漫长的皇权专制时代,实即所谓秦汉魏晋宋元明清王朝兴替的历史。就精神文化为主的历史文明进程而言,商、周应属进步时期。   关于商周时期的物质经济文化方面,《孙文学说》第二章有所论及:“考中国钱币之兴,当在神农日中为市之后,而至于成周,则文物之盛已大备矣……世界人类自有钱币之后,乃由野蛮一跃而进文明也。”[8]   按“孙文学说”,殷商属文明时期,商周交替之时实为“文明再进文明”。这里有必要探讨,商周交替之前,或谓殷商及其前的历史文明又属何种“社会形态”?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形态”一词既渐为历史、社会学著文所习用,今天自应用以探讨社会历史。   我们知道,商前是夏,夏之前是五帝时代,即约在公元前26至前22世纪的黄帝、颛、帝喾、尧、舜时期。《史记?五帝本纪》: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可见当初各部族之尊轩辕为领导,以其能征不平而度四方,普及春秋节候而教民以农事,是部族中勤于天下的头领人物。   《五帝本纪》此后说颛顼、帝喾,再后说到尧帝:“贵而不骄,富而不舒”,“百姓昭明,和合万国。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最后说到舜:“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