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轻负增效数学课堂实施策略.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轻负增效数学课堂实施策略

浅谈轻负增效数学课堂实施策略   【摘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从下列五个方面(创设问题情景、课堂问题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变式训练、归纳与反思)入手,对初中数学课堂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摘要】 轻负增效;有效性;创设情景;问题设计;自主探究;变式训练;归纳反思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更应注重实效,在数学课堂上尽可能做到去粗取精,去虚求实. 如何落实有效教学,走“轻负增效”之路已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笔者将结合下面几个教学环节就如何追寻一种“轻负增效”的教学之路谈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一、创设情景――追求实效激发兴趣   好的情境创设是教学活动良好的开端,情境创设朴实、实用即可,而不必刻意追求形式的“优美华丽”,否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案例:笔者在新授“有序数对”一课时是这样创设问题情景的:   师:你会下五子棋吗?如图,为了不让白棋在短时间内获胜,你认为黑棋应下在哪里?   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伸出了手:这里,这里,……那里,那里,……   师:不用手指,你能把准确的位置告诉大家吗?(学生说不清楚)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序数对”.   此情景为学生身边的小常识,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探究欲望已经被完全激活,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因此,在新课讲授前,恰到好处的“引入”一些与学生实际经验相关的问题,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问题情境应该具有贯穿性,使它在整节或整章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显然,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要面向数学现实,精通教材,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行为过程,从而创建出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    二、问题设计――引导学习深入本质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然而,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许多教师将提问看做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也很少在意提问的技能和技巧,问题缺乏针对性和推进性,质量不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因而,课堂问题设计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那么如何设计课堂问题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   1. 符合逻辑   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前提下,通过设计符合逻辑问题调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更能为数学课堂增彩.   案例 一位教师在教人教版八(上)“整式”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在校园的实际情境中得出单项式的概念,接着让学生凭自己对单项式概念的理解,举几个单项式的例子. 再让学生用字母a和数字4写出尽可能多的单项式. 学生在思维的互相启发中越写越多,如:4a,a,4,a4,-4,-a,,-,(-4)a…各个式子都是单项式吗?学生产生了一些困惑. 教师捕捉了课堂上生成的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引导学生辨析:和 都是单项式吗?为什么不是单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单项式的概念.   合乎逻辑的问题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理解问题的根本特征,为更好地解决系列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2. 新旧衔接   数学课堂问题设计,要善于在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衔接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   案例 在七年级教学《1.4.1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师先让学生通过计算熟悉的“3 × 5 = ,4 × 3 = , 3 × 0 = ”的计算题. 待学生都感觉到太简单的情况下,老师又给出几个有负因数的题目“3 × (-2) = ,(-3) × (-2) = ”,学生的答案有的得 +3和-3,有的得-6和+6,有的得-1和-5……到底是什么?学生的认识出现了冲突,很快点燃了急于学习新知的激情.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以现有的新知识去吸纳同化新的知识,用新的经验和要求去修正和顺应原有的认知结构,能达到既深化知识,又发展能力的目的.   3. 故设障碍   数学知识并非随手可得,通过努力付出心血获得的知识才能认识的更加深刻. 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学生思维受阻的原因,顺应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开启学生积极思维.   案例 问题:方程2x - x2 = 的正根有几个?学生首先会采用方程思想求解,但由于去分母后得到方程x3 - 2x2 + 2 = 0,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无法求解,在思维上形成障碍,学生的心理产生改变解题策略的欲望. 这时,教师启发学生利用函数图像法求近似解,学生会感受到数学的另一种美.   4. 启发诱导   案例 在《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将△ABC剪一刀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