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玄言诗审美情趣与人性光辉
浅谈玄言诗审美情趣与人性光辉
【摘要】:玄言诗是以玄学思维方式来表现玄理的诗,以论玄谈佛作为玄言诗的主要内容特征,它和玄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兴盛的时间不长,真正风靡诗坛只几十年时间,加之历来认为缺乏艺术性,评价不高,因此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不高。但是玄言诗人通过玄言诗抒发了自己对宇宙和生命意识的思考,有其鲜明的时代审美情趣,闪耀着夺目的人性光辉。
【关键词】:玄言诗; 审美情趣; 人性光辉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0710221-02
玄言诗,是以玄学思维方式来表现玄理的诗,它以诗的形式广泛探讨了宇宙、社会、人生的种种哲理,其中尤其对万物的本体依据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它和玄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以谈玄论道、表现玄学人生观和生活情趣为旨归的诗歌,自产生之后就受到人们的诟病。又由于受到沈约、钟嵘等人对玄言诗的评价的影响,后代的评论者没有 给 予 玄言诗足够的重视,评价往往不高。虽然玄言诗存在的历史并不长,但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魏晋玄言诗研究的文艺观源于儒家,儒家对于文学的态度,是要依据原道宗经的正统,不要偏于个 人的艺术的路上去??因此儒家主张文学里要表现伦理道德,要发生劝导讽喻的 实际功用。所以他们排斥非现实的事迹,虚美的辞藻,和个人的空想与情感。[1]玄言诗是在社会动乱政治黑暗的情况下产生的,是诗人们远祸全身,寄怀畅想的自由精神世界的产物,其中洋溢着脱离现实不干时务的老庄之道,崇尚闲适淡然,自然违背刘、钟政化贵文的要求。
从西晋末永嘉到东晋末的义熙,近一百一十年,是玄言诗大盛的阶段。当时玄言诗统治了整个诗坛,几乎到了无人不作,无人不写的地步。这自有它兴盛的原因,那就是不同以往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蕴涵其中的诗人的人性光辉。
1. 玄言诗的审美情趣
在玄言诗出现之前,诗歌玄理的本质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人们还是尊崇传统的诗言志,而是玄言诗最先集中而深刻地探讨了生死、荣辱、出处等人生观的问题,使诗歌关注的重点由家事国事天下事等外在大宇宙向个人内心的小宇宙转变,站在哲理的高度来体察人生的一切忧患悲苦、荣辱聚散,对人生问题的探讨就显得深刻而达观。看下面的诗句:
巢由坦步,稷契王佐。太公奇拔,首阳空饿。
各乘其道,两无贰过。愿弘玄契,废疾高卧。
(王胡之《答谢安诗》)
王胡之与谢安同出处,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平和,而不执着于行迹。共同追求的并非功名,而是内心的宁静和谐。这并不能代表玄言诗人功名意识淡薄,只是不将建功立业作为人生的终极目的。能成就功业不足以炫耀,而怀才不遇也不必戚戚悲叹。无论在朝在野,只求适意而已。以幽雅从容的风度,过着自在潇洒的生活。最为重要的是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合乎自己内心的情志,那就是自然和道的体现。所以,在他们的诗中,生与死、荣与辱、出与处、聚与散的界限模糊了,在诗中体现出以前所没有的超脱和达观。
在当时战乱不堪的社会背景下, 大一统的观念瓦解,儒家教条失去了约束力,老庄、佛学兴起。在他们的面前伦理道德,事业文章等儒家信条,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与诱惑力。玄学士人看透了社会的黑暗,开始以另一种出世的心态和追求来面对多变的社会。但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错采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2]玄言诗人开始追求的是玄约、超俗、淡然的哲学美。
后世批评玄言诗的理由往往集中在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只是一味叙理而没有真情实感。这实际上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见解,绝大多数玄言诗是既肯定理、又不拒斥情, 既言理而又言情的,平淡的语言下蕴涵着炙热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针对语言和情感的关系上,庄子提出意重言轻 、言不尽意的观念。 玄言诗人继承发展了上述思想, 并贯彻到玄言诗的创作实践中, 终于成为影响极其深远的审美观念。王弼提出:得象而忘言。 玄言诗就是跳过那有形、有声的美色、 错采镂金, 然后直接表现那最微妙的至物。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追求平实淡然的语言夸述那至微妙之物。意深理微、言简象薄正是玄言诗人追求的境地。更何况玄言诗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体玄悟道,要表现与道同体的宇宙情感,而道是至淳、至朴、平淡自然的。更何况,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尽意,得意则忘象,语言只是得意的手段,所以玄言诗清简通要的语言风格,同玄学诗人的美学追求是一致的,同时也是玄学思维方式影响的表现。
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散以玄风,涤以清川。或步崇基,或恬蒙园。道足胸怀,神栖浩然。
(孙绰《答许询诗》)
诗人以玄淡的语言,追遥自适的情调, 描绘出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