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写意人物走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现代写意人物走向

浅谈现代写意人物走向   【摘 要】本文以比较的视角,讨论刘文西和方增先对人物画的时代特色的理解和表现,无论是美丑善恶,无论是喜爱憎恶,人总是画中的主体,怎样在刘文西及“黄土画派”的新人画的影响下继续前行,使北方现代写意人物的走向不丢掉传统,在繁荣多彩的当今世界不失艺术感已成为当前尤为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刘文西;方增先;线 ;写意人物的走向   写意人物追朔远古,从帛画、壁画中便可以窥见它的起源,其中可见简洁古拙的笔法。经过历代艺术家们的实践与努力,积累了丰富的技法和宝贵的经验,并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画种。   在中国绘画史上,地域的差异性造就了绘画风格传统上的“南北分野”。   技法上,北方以“皴擦”为主,南方多以“点??”为主。皴擦以“黄土画派”刘文西为代表,而“点??”则以“新浙派”的方增先为代表。前者以勾勒加皴擦,画面多厚重沧桑感;后者以花鸟笔法入画,书卷气较为浓厚。如何扬两家之长而避两家之短,更生活化地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其道路长远。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写意人物画在造型上更贴近生活,生活气息浓厚。张少侠和李小山曾说过:   这个时代的人物画家普遍有一个显著特点既是造型严格,注重基本功的练习(这里所说的基本功单指造型基本功,而不包括笔墨能力)并且创作在构图上逐渐趋向“完整性”。画面中人物、道具的安排和刻画都符合实际生活中的真实状态,故而他们一出现在画坛上,便掀起了一阵以写实风冲击中国画的浪潮,……由此可见,他们在风格上还是有共性的。   有共性亦有差异性,他们的作品虽在主题上有相似但却呈现出不同气质:方增先善用传统笔法,其作品多以线为主,皴擦用的很少,而刘文西的画面中减少了传统笔法,更注重画面的厚重性,融中西绘画技法一炉,具有很强烈的生活气息。   一、线、皴擦   “新岭南画派”的画家杨之光认为线是随着时代需要而不断变化和创新的,而这种创新的推动力来源于对现实生活进行概况地需要。   方增先坚持以线造型是深受潘天寿言推崇的影响。古人留下的传统写意技法在描绘现代现实中的事物时有很多局限,如在描绘现代人物的衣饰时,传统的十八描已不能再现其质感,所以现代写意人物画需要变通和创造,这个任务显得尤为迫切。为改变这一现状,在“新人物画”的创作中,方增先有意减少使用皴擦,多用线描法造型,努力寻求线的创新,甚至将视线投注到写意花鸟画中,试图从写意花鸟画中找寻新的灵感。   在人物笔墨方面,刘文西“形神兼备”作为自己最高的艺术目标。通过形象思维追求“迁想妙得”的艺术效果。他将中国画的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结合起来,在造型上吸取西画中的素描和色彩的精华,并使之拥有民间艺术淳朴健康的朴素格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在2004年创作的《黄河子孙》、《黄河汉子》相继问世。画中人物真真切切、朴朴素素、实实在在、自自然然,在朴素真切中揭示了中国农民的人性美,是具有思想含量、艺术质量和历史价值的作品。人物中皴擦的明暗效果使画面更宏伟、厚重,线条的粗犷使朴素的农民透露着自信、自强之勇。而《江西老太》则是方增先在1961年所作,在这幅画中,方曾先融入了小写意花鸟技法。画中老太身上墨蓝色的衣衫采用的就是写意花鸟画中画荷叶的笔法,用笔圆润大胆,并且还巧妙的使用了胶矾,使水色流动达到理想的效果。方增先表示,这种手法是基于明暗方法之上的新发展,像花鸟画家画荷叶、芭蕉等一样,总是时浓时淡地结合处理。   二、题材的选择和内容处理及画面组织   两人都在选择题材上对广大劳动者有所偏爱。虽然刘文西画过国家领导人,但都能体现出其农民的内在精神。   方增先在1964年所作《说红书》一画中,作品在视觉上给人的第一感受像极了数学中的一个符号∞形,画面中几组人群错落不一但最终汇聚融合。这幅群像里描绘的人物形象男女老少多达十人,但丝毫不会令观者有混乱不清之感,观众的视线首先被说书人高举镢头的右臂吸引,但这却并不是画中唯一的焦点。相反,画面视点是游移的,这也就是方增先先生的过人之处,他能巧妙地处理好画面中各人物之间的关系,视线与墨线的完美结合气韵团聚之感由此而生。刘文西的《同欢共乐》,构图似马远山水,取“一角”之势。聚点式构图方式,单单有色彩映衬出毛主席朴素,自然的形象,整幅画的气氛与“同欢共乐”的名字相当,姑娘、孩子、老农们脸上都笑意融融。而左边侧脸吹唢呐的老农是这一场欣欣向荣的音乐会的指挥家。整幅画色调温暖,色彩艳丽却又不失拙朴自然。   从20世纪50到70年代,方增先的艺术作品受到世人的高度赞赏,成为最受关注的人物画家。他一边享受目前的成功感,但更多的是涌上他心头的担忧,担心“传统”与“生活”的矛盾。他试图兼顾,但他不能掩饰试图平衡于两者之间的做法带给他的压力,这种压力甚至令他会对自己艺术道路产生怀疑。不难看出他在题材选择上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