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临床治疗走过40年l11cngm0810912.pptxVIP

抗血小板临床治疗走过40年l11cngm0810912.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血小板临床治疗走过40年l11cngm0810912

1 中国正在经历传染性疾病到 非传染性慢病的快速健康转型期 据Lancet最新GBD研究报道,中国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已逐渐超过感染性疾病,2010年中国卒中死亡人数为170万,是第一位死因,但与1990年相比卒中死亡率已有所下降,但基数巨大;2010年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人数约95万,死亡率较1990年仍有显著的提升 Rapid health transition in China, 1990–2010: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 Lancet 2013; 381: 1987–2015 2 中国正处于快速健康转型期, 如何实现“心脑血管健康梦”? 健康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正在经历经济快速发展期,老龄化、城市化带来的心脑血管健康问题也是前所未见的。 面对快速增长的心脑血管发病率,如何提高心脑血管病患者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是实现“心脑血管健康梦”的关键。 The Lancet, Volume 381, Issue 9882, Page 1959, 8 June 2013 对于CVD二级预防也应吸取欧美国家的先进疾病管理经验。 3 对于已是慢病化的欧美国家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正在逐步降低 欧美国家经济较发达,很早步入非传染性慢病时代,随着治疗的进步,近年来—— 4 欧美国家心脑血管死亡率降低溯源启示:重视二级预防 英国和威尔士一项大规模调查发现,1981~2000年CHD死亡率降低原因归因于CHD危险因素的控制,即二级预防治疗非常重要,其中阿司匹林在CHD二级预防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预防的死亡例数甚至超过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药物 Circulation. 2004;109:1101-1107. 5 系统回顾研究发现:近半个世纪以来 卒中复发率降低主要归因于降压及抗血小板治疗 汇总59项自1960至2009年公布的脑卒中RCT研究,n=66157。 结果发现,90年前后,抗血小板使用从39.8%提升到88.9%,平均血压也从154.9/90.5下降至144.5/ 83.8 mmHg,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也各有增加,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仅血压降低和抗栓治疗(主要为阿司匹林)有关 Circulation. 2011;123:2111-2119. 6 心脑血管抗血小板治疗的发展历程概述 血小板的激活有若干途径和靶点,因此抗血小板治疗也发展出多种途径 阿司匹林 ADP受体拮抗剂 噻氯吡啶 非噻氯吡啶 GP IIb/IIIa 抑制剂 尚未广泛用于临床 血栓烷受体拮抗剂 凝血酶受体拮抗剂 …… 血小板 Clinical Hemorhe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 53 (2013) 81–96 7 临床抗血小板治疗40年话从头 Peter Elwood 教授 受英国朴茨茅斯以为血液病学医生John O‘Brien提出小剂量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对血栓形成可能有预防作用的启发,Peter Elwood等最早对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进行了随即对照研究—— 他们收集了南威尔士6所医院确诊心肌梗死的出院患者,确认没有禁忌症后予阿司匹林或安慰剂治疗,1970年,研究入选了第一位受试者,至1973年,共1200多例心肌梗死患者参与研究,1974年该研究在BMJ杂志发表,距今已40年。 J R Soc Med 2006;99:586–588 8 累积死亡率% 首项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二级预防的随机对照研究: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Br Med J. 1974 Mar 9;1(5905):436-40. N=1239 近期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 最长随访30个月 12% 25% 34% 阿司匹林使用时间越长,MI后生存获益越明显 随访时间(月) 9 阿司匹林奠定心脑血管疾病 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基础 经几十年的临床应用,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累积了大量证据。2009年ATT汇总了其中16项RCT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可使—— Lancet 2009; 373: 1849–60 meta分析,入选16项心脑血管二级预防研究,43000人·年 10 从单一抗血小板到双联抗血小板时代 对ACS等严重血管事件高危以及行PCI患者,单一抗血小板治疗尚不足够,继2001年CURE研究公布起,ACS治疗进入了阿司匹林联合ADP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研究历程 n=12562,NSTE-ACS患者,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与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3~12个月,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N Engl J Med 2001;345:494-502. 20% 心血管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风险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