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6部分:小麦(编制说明).docVIP

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6部分:小麦(编制说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6部分:小麦  编制说明 1 基本信息 1.1 标准草案名称 中文 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6部分:小麦 英文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detection method for allergen components in food Part 16:Wheat 1.2 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一致程度情况 等同 修改 非等效 标准号 / 英文名称 / 中文名称 / 1.3 任务来源 批准立项的文件名称和文件号 《关于下达2012年第一批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国认科[2012]36号)》 计划编号 2012B141 1.4 制(修)订情况 制订√ 修订 替代的标准编号 / 1.5 起止时间 2012年01月~2013年09月 1.6 起草单位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迪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 1.7 起草人   张舒亚、印丽萍、李小林、李富威、陈颖、曹际娟、韩建勋等 1.8 专业类别 1、√食品(化妆品)检验;2、卫生检疫;3、动物检疫;4、植物检疫; 5、纺织产品检验;6、轻工产品检验;7、机电产品检验;8、化工、矿产品和金属材料检验;9、管理;10、鉴定;11包装及危险化学品 1.9 标准体系表代码 1.10 调整情况 2 背景情况 2.1 目的、意义 食物过敏是最近几年日益被关注的一个食品安全问题。引起食物过敏的食物种类即过敏原(又称为致敏原)主要有8种,包括大豆、花生、鱼、牛乳、鸡蛋、甲壳类水产动物、坚果以及小麦。其中大豆、鱼、牛乳、鸡蛋等是食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食品贸易国际化,食品过敏问题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因此建立过敏原检测方法对于确保食品标签的一致性和消费者的安全十分必要。目前对过敏原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蛋白质为检测目标的方法和以DNA为检测目标的方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为基础的各种新型鉴定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就是近些年建立并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鉴定技术。LAMP是通过针对靶标基因的8个区域设计6条特异引物,利用一种链置换DNA聚合酶在等温(63℃左右)条件下保温1小时左右即可完成核酸扩增的检测技术。其特点是:①在恒定温度下即可完成核酸扩增,摆脱对精密仪器的依赖;②需针对靶标基因设计6条引物,识别8个区域,与PCR技术相比,提高了反应的特异性;③能对样品中10拷贝甚至更少的模板进行扩增,检测灵敏度高;④检测方法简便,可肉眼判断扩增与否;⑤扩增速率快,可在1小时左右完成扩增。 总体而言,LAMP法是一种简便、快速、高特异的基因扩增法,不需要特殊的试剂和仪器设备,采用该方法能建立起总成本低廉的检测体系,在食品检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2 与国内外相关标准、文献的关系 无相同的国内外标准。 《SN/T1961.13-2013出口食品过敏原成分检测 第13部分: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小麦成分》于2013年发布实施,用于过敏原大豆成分的检测。 3 编制过程 3.1 准备阶段(可选项) / 3.2 分工情况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为本系列标准的牵头单位。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持本标准研制和编写工作,其它单位参与。 3.3 标准草案编写情况 2013.3-7 完成标准草案的编写。 3.4 征求意见情况(适用于送审稿) 3.5 审定情况 (适用于报批稿) 3.6 预期的管理目标(适用于规程类标准)或技术指标(适用于方法类标准) 4 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 一、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要求 无。 二、测定步骤 1.1 材料 小麦、黑麦、大米、玉米、燕麦、荞麦、黄花羽扇豆、大豆、鹰嘴豆、扁豆、四季豆 、豌豆、白云豆、绿豆、豇豆、蚕豆、花生、大杏仁、核桃、芹菜、胡萝卜、土豆、番茄、梨、桔子、西柚、红薯、牛奶、羊奶、鸡蛋、鸭蛋、鹅蛋、猪肉、草虾、三文鱼、螃蟹等36种材料购自上海市场或实验室。用于小麦成分的特异性检测。 小麦产品(面粉、面包、蛋糕、面条、饼干、饺子、馒头等)20份,其他未含小麦成分的食品(面粉、面条、馒头等面制品,肉、肉肠、罐头等肉制品,牛奶、奶粉等奶制品,蛋制品,蔬菜制品、坚果、饮料等)50份,购自上海超市,用于实际样品检测。 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LAMP反应试剂:Bst DNA polymerase larg

文档评论(0)

beifangl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