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住宅区的意义与组成
学习重点
(1)基本概念
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
住宅街坊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
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
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2)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住宅区
住宅区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住宅区的组成不仅仅是住宅和与其相关的通路、绿地,还包括与该住宅区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商业、服务、教育、活动、道路、场地和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在空间分布上可能在该住宅区空间范围内,也可能位于该住宅区的空间范围之外。
住宅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因此,住宅区的构成既应该考虑其物质组成的部分,也应充分关注其非物质的内容。
类型与规模
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居住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居住组团内设有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住宅街坊的规模介于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一般因环境条件而异。通常沿街建有商业设施,内部建住宅和其他公共建筑。
住宅群落的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
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是相对的。上面提到的用地规模主要是以一般的多层住宅区为基础来确定的。人口规模是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划分以及各类设施配套的重要依据,因此,高层高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减小,低层低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增大。
分级及相关设施
分级是居住区规划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城市居住区中,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设置的项目、数量和规模一般均应根据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级进行配置。其中道路的分级在有些情况下分为四级设置到住宅单元级。
居住区规划的分级要求是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所使用的频率和人口规模为依据的,其中既考虑了居民使用的便利,也兼顾了设施设置和运营的经济性。
社区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在以上四个条件中,社会关系指一定地域内的居民之间有相互交往与协作;公共服务设施则保证了居民有生存与生活的物质基础;文化价值认同感表现为居民相互认可的生活方式、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相同或互不冲突的习俗和宗教信仰;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则反映了社区居民的居住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但其影响的往往是整个社会。
住宅区规划(包括城市规划)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目标是期望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是建构一种广义交流层次上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物质形成构筑而言是提供一些场所。所谓“场所精神”便是一种在空间中进行的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一定的地域之内具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和良好的服务、居民间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安定是社区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住宅区规划建设的目标之一。
良好的邻里关系是形成社区的基础,而邻里单位则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住宅区规划理论,它对现代居住区规划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邻里关系不同于亲缘或血缘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邻里间知姓名和家庭概况,每天碰面接触的自觉帮助型;第二层次:邻里间见面打招呼,但不一定知其姓名和愿意帮助型;第三层次:住户彼此偶尔见面但认为他或他们是属于自己社区一部分的应该帮助型。
邻里单位及其原则
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有:1、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车行、人行道路分开设置;2、保证充分的绿化,使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3、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每个邻里单位有一所小学;4、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建筑物自由布置。
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种类型,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提出的原则是对居民生活需求的反映。
物质系统
住宅区一般均由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停车用地和公共绿地四大用地以及相应的住宅、公共建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