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理双月刊
物理專文
KM 模型與CP 破壞
KM 模型與CP 破壞
文/ 鄭海揚
M. Kobayashi及 T. Maskawa因提出了 CP 對稱破壞的理論並
預言了第三代夸克的存在而與 Y. Nambu 共同獲得 2008 年諾
貝爾物理獎。他們如何在標準模型中引進 CP破壞,為什麼會
預測第三代夸克的存在, 以及當時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本文
稍作 一個簡單的介紹 。
一、前言 威夷大學的 Pakvasa (台大何小剛的指導教授)和
Sugawara ,義大利的Maiani 及CERN 的Ellis 、Gaillard 、
2008 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芝加哥大學的 Yoichiro Nanopoulos 等三組分別指出K 介子衰變所觀測到的CP
Nambu (南部陽一郎),日本KEK 加速器實驗室的 破壞,可用KM 模型來解釋[3] 。從此KM 文章受到物
Makoto Kobayashi (小林誠)及京都大學的Toshihide 理學界的重視,到今天為止,根據SLAC-SPIRES 這篇
Maskawa (益川敏英)。Nambu 的貢獻是發現了自發性 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已超過五千五百次之多。
的對稱破壞,而Kobayashi 及Maskawa 提出了CP 對稱
破壞的理論並預言了第三代夸克的存在。
Kobayashi 及Maskawa 分別出生於 1944 年及 1940
年。他們都是在名古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Maskawa
在1967 年拿到學位後,先在名古屋大學當助手[1] ,1970
年再轉到京都大學為助手。Kobayashi 則在 1972 年 3
月從名古屋大學畢業後,於 4 月赴京都大學擔任助
手,他們的諾貝爾獎成名作就是在1972 年於京都大學
共處的那段時間完成的(當時Kobayashi 28 歲,Maskawa
32 歲)。他們於該年8 月底將該論文投至日本的理論物
理期刊Progres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於1973 年2 月刊
M. Kobayashi (左)及T. Maskawa (右)攝於2001 年
登出來(全文總共六頁)[2] 。從1973 到 1975 年間這篇 9 月26 日
KM 論文只被日本同儕引用了兩次,很顯然地當時歐
美研究同仁並不知道KM 的研究工作,直到 1976 年夏
鄭海揚 二、KM 模型
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研究員
E-mail :phcheng@phys.sinica.edu.tw 在規範理論裡 CP 破壞的來源有三:(1 )複數的
■8■
物理雙月刊(卅一卷一期) 2009 年二月
物理專文
Yukawa 耦合,(2 )複數的真空期望值(VEVs )及(3 ) 界應該至少存在六重態即六個夸克。在 1972 年KM 寫
複數的Higgs 位能。大部分的CP 不守恒規範模型需要 下的矩陣元素是:
一個複數的夸克質量矩陣,即 〈 〉 。CP-odd
M g Y φ
V V V
相位可以從質量矩陣轉移到夸克混合矩陣。要得到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