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空间在江南佛教寺庙园林中设计表达.docVIP

禅意空间在江南佛教寺庙园林中设计表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禅意空间在江南佛教寺庙园林中设计表达

禅意空间在江南佛教寺庙园林中设计表达   【摘要】:本文在调研基础上将江南佛教寺庙园林中的禅意空间分为四类:禅修空间、教化空间、朝拜空间、纪念空间。分别对这些禅意空间的设计特例进行分析、归纳,得到江南寺庙园林中各禅意空间的设计表达方式,为佛教寺庙园林的禅意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江南地区 佛教寺庙园林 禅意空间 设计   江南佛教寺庙园林是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性建筑群体,它兼具宗教活动场所和园林游赏的职能,为唤起信众游客内心的情感,江南佛教寺庙园林在营建时,注重佛国氛围与世俗世界的融合,从而推进了禅意意境和世俗意境的塑造。禅意空间是佛教寺庙园林意境中的主体部分,因此江南地区佛教寺庙园林中多出现表达禅意的禅意空间。   禅意,是由佛教建筑而引发的一种意境联想,这一联想带给人的是涤荡心尘、脱尘离欲、明心见性的精神感受。禅意空间,是指在佛教寺庙空间组织中,能引发涤荡心尘、脱尘离欲、明心见性意境联想的空间。在中国佛教寺庙中,禅意空间包含了很多内容,在禅修、教化、朝拜、纪念空间上都会体现禅意意境。受江南地区地域特征、历史情节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禅意意境在江南地区的佛教寺庙园林中表现的尤为强烈。   1.禅修空间   禅修指通过特定的物境景境唤起人心中的禅,唤醒人心中良好的状态。禅修行的目的在于获得观察事物的新见解。禅修地点会选择在深林或是岩穴这些幽静的地方,远离世俗的环境有利于修行者的修习。   1.1 “闲静修寂志,结跏坐林间[[]]”――自然山林禅修空间   自然山林中的禅修空间是佛教原始的禅修空间之一。禅宗同样喜好在自然山林中修行,重山林远人间,提倡独处幽栖,隐逸山谷,泯迹人间。北朝时期,游僧便南下至江淮地区,在山林中聚群离居,实行务禅制度,一边参禅一边耕作。三祖僧璨“隐思山空,萧然静坐”、五祖弘忍强调“栖神山谷,远避嚣尘,养性山中,长辞俗事”[[]]。受文人士大夫精神影响,高僧大德普遍喜好自然山水,促进了在自然山林中禅修空间的进一步开发。   杭州灵隐景区的云栖竹径便是自然山林禅修空间???典型(图 1)。云栖竹径内翠竹成荫,林木茂盛,溪水潺潺,具有典型的江南自然山水特色。云栖竹径位于五云山,远离市井的山林位置为云栖竹径提供了绝佳的禅修环境,僻静的地理位置隔绝了红尘浊世,为禅修者提供了内向型的山林空间。虽然云栖竹径的规模较大,但其观赏路线是比较简单的,空间序列采用贯穿形式(图 1)。云栖竹径园林内以幽窄的石径作为空间的布局依据,竹林的栽植、园林建筑的布置都是以石径作为空间展开的形式,虽然山林空间区域广泛,但是供信众游客游览的部分却是典型的带型布局形式。相对于石径而言,整个云栖竹径形成内向型的空间形态。洗心亭、“云栖竹径”碑亭、回龙亭、双碑亭均沿路径周边布置,园林建筑面向内,由此形成一个主要景观区间。自然山林的禅修意境总是环绕在信众游客的周围,禅意悠远。   1.2 “丛林行道,以僧堂为最”――佛寺中的僧堂禅修空间   佛教寺院作为禅修空间,其禅修意境一方面表现在僧堂或是禅堂等殿堂建筑的禅修功能上,一方面受佛教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双重影响,烘托了佛教寺庙的禅修意境。杭州灵隐寺位于灵隐山麓,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在南宋时期的江南禅寺五山十刹等级中的名列五山第二位,伽蓝布局规模宏大,形制齐备,布局严谨,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禅堂建筑体现和反映了禅的基本精神和修行精神,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禅堂建筑的总体基调简朴实在,以参禅学道为精神核心,反映出朴实超逸的禅修境界。   1.3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佛寺中的自然禅修空间   佛寺中的自然禅修空间主要通过在佛寺内创造自然环境模拟山林景色,暗喻佛教净土,创造脱尘离欲的意境空间,达到涤荡心尘的效果,唤起信众游客心中的“明心见性”,这样的空间意境方能称为佛寺中的自然禅修空间。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北侧十一公里处,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既清”,遂名国清寺。国清寺东西北三面均被天台山环抱,寺址位于山谷中的一块敞旷之地,“地形宽阔,水源充足”,“倚五峰临双涧”,合抱之势宛如天台山的南大门[[]]。天台山国清寺弥陀殿前的庭院空间就是在方寸之地内营造无限的世界,空间范围上的制约在想象上毫无作用,一花一物皆为“境”。国清寺入口处的禅修空间以山门为起点,以弥陀殿为终点,沿石径布置园林要素,并在周围环以矮墙,形成含蓄、内敛的空间性格特征。空间内面积不大,却禅意氛围浓厚,意境深远。   空间内还通过虚与实的对比创造深远的禅意意境。“虚”主要通过两侧的竹林体现,营造的是空灵、隔绝尘世的意境氛围,“实”主要通过两侧高1.7米的墙垣体现。江南园林中,粉墙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盆景的背景,又限定了道路范围,再就道路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