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模式.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认识模式

科学认识模式   摘要:科学认识的发展不是随机的和无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模式。临床医学中的微血管减压术是现代临床医学中的一种常用的术式,它在提出之后经历了在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等病症中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推广,这一过程证明了科学认识的发展需要经历实验尝试、提出假说、实践检验和推广应用等环节才会最终为人们所承认和接受。假说是一种理论模型,是科学家们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出来的,随着人类科学认识的不断进步,这种模型与真实世界之间将趋向最高程度的一致性关系。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实验;假说;科学认识   中图分类号:N 0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10)01-0005-06      科学认识是人类面对复杂而神秘的自然界时所采取的一种理性行为,也是人类对自然界进行认知的成果。“人类在创造自身生存条件的活动中,为了能够反作用于自然界,包括人类自身,首先必须发现自然的奥秘,认识自然的规律性,并因此获得自由。一切科学认识和科学发现都是复杂的人类活动。”人类在长期的科学认识活动中,总结出了一些普遍而有效的规律或者模式。现代西方的科学哲学中不少流派的代表人物都竞相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理论来证明这一点。如托马斯?库恩的“范式论”、卡尔?波普尔的“否证论”、伊姆雷-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他们的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科学认识进步的规律或模式。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同样遵循一定的模式。本文试图以医学中微血管减压术的产生、发展和成熟并最终成为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一种新术式作为实例,说明科学认识发展的模式。      一、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实践      微血管减压术是现代临床医学中的一种常用的术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简称MVD)是指应用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将走行于三叉神经、面神经等颅神经根部并对神经进出脑干区造成病理性压迫的血管推移垫开,以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治愈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术式。”人们早在上世纪40年代在尸体解剖时就发现,在三叉神经痛(trigeminaIneuragia,简称TN)和面肌痉挛的患者中的颅内小脑延髓池里存在动脉???管对颅神经的接触或压迫,这种压迫的出现几率较高。美国的Gardner在1962年首先报道用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当时的微血管减压的治疗效果还不是十分确切,1966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Jannetta教授将显微外科技术成功用于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HFS)的手术治疗,并将这一手术命名为微血管减压术。Jannetta手术效果比Gardner明显提高,Jannetta也提出微血管减压术的原理。他认为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病因学是三叉神经(第五颅神经)和面神经(第七颅神经)的出根区/入根区(root exit/entry zone)存在桥小脑角的动脉血管压迫,导致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的l临床症状。他认为将压迫血管推开减压后,受累的神经去掉压迫,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后临床症状将自动消失。手术治疗原理采用“插入法”,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其关键步骤是判明责任血管后,将血管充分游离之后再将其推移离开面神经,将适当大小的Teflon棉放置在责任血管和脑干之间。Jannetta的微血管减压术的原理由于其治疗效果的相对确切(创伤小、治愈率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特别是其完全保留血管、神经功能的特性),逐渐被世界各地神经外科医师所接受。另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磁共振血管断层造影(MRTA)除提供清晰的神经血管图像外,还可以分辨责任血管的形态来源走行及与神经压迫的关系。因此,“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和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及锁孔技术的应用,MVD技术已经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首推治疗方法”。   美国的Steven教授等人对美国1996―2000年全国性的住院患者采用追踪随访性研究,结果显示,“采用MVD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1326例,面肌痉挛237例,舌咽神经痛27例,总死亡率只有0.3%,有神经方面并发症1.7%,术后脑脊液(CSF)漏0.4%,0.7%的患者需呼吸机,3.4%的TN患者同时接受了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这些研究数据显示对于药物及其他方法难以控制的TN患者实行MVD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国内左焕琮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由于中国的此类病人数量巨大,我国的微血管减压术已经十分成熟,治疗效果也十分满意。      二、微血管减压术的发展所遵循的科学认识模式      从微血管减压术的提出、完善到正式成为一种新的术式的过程来看,微血管减压术作为人类对自身这样一个认知客体所进行的认识的取得遵循了一定的模式,总起来说,它经历了几个前后关联的发展阶段。      1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