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理论视域下教师社会化探究.docVIP

结构化理论视域下教师社会化探究.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构化理论视域下教师社会化探究

结构化理论视域下教师社会化探究   【摘要】一直以来,对教师社会化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的,具有一定的缺陷。结构化理论强调结构的二重性,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有机的联结在一起,强调教师社会化的过程是教师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既不能否定社会的作用,也要强调个体的能动性。从预期职业社会化阶段和继续职业社会化阶段分析其社会化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关键词】结构化理论 结构二重性 教师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85-02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关教师职业的社会化研究已经成为提高教师素质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学术性结论,对未来的教师和年轻教师的素质要求与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真正对教师社会化进行研究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可以说一个比较新的课题。目前国内外对教师社会化的定义尽管存在多种分歧,但都强调对教师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如何获得或建构所需的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师社会化研究的一个基本假定就是当一名教师成为教师文化群体中一员时,诸如外部的力量,如制度、机构和时空因素等对教师会产生相应的影响。[1]   一、教师社会化研究   现状目前研究教师社会化的主要传统或范式有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结构主义强调社会关系的总体特征,认为主体在社会中不具有任何的特权;功能主义特别关注对社会现状、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等问题的解释,强调对现存秩序的复制并假定社会化产生连续性,它适合对人类事件的控制性特点提供解释,并为此关注一般性而不重视复杂性、矛盾和人类主动性;而解释社会学则强调人类行为的能动性和反思性,强调行动者的行为互动。这三种研究范式对教师社会化的研究提供了分析的路径和框架。其有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对社会结构和个人行动到底何者处于支配地位的认识各异。国内对该问题的分析缺乏现代社会学的立场,对教师社会化的分析基本上都是从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具有一定的缺陷。   二、结构化理论视域中的教师   自20世纪80年代,社会学的研究开始走向宏观和微观的综合分析,结构化理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吉登斯认为,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都只是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重要地位,个体是结构和系统的消极适应者,却完全忽视了个体的能动性;解释社会学却恰恰相反,看到了个体的能动性同时却低估了社会结构的制约性。他认为这些对立的研究范式无助于解释现代社会,因为主体和客体、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等基本范畴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在此基础之上,吉登斯提出结构具有二重性,即同时具有使动性和制约性两种属性,一方面,社会结构本身即是由人类的行动建构起来的,因此它应当受制于人的活动,另一方面,经过人的实践活动建构起来的结构又是行动得以建立起来的桥梁和中介,会限制人的活动。也就是说,社会结构的制约性和个人行为的自主性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通过实践来实现社会结构的制约性和个人行为的自主性之间的互构。吉登斯把对结构的理解上升到行动者在具体时空情景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高度,将实践活动具体解释为对社会规则与资源的运用,正是在对规则和资源的具体运用中体现了结构的二重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构的二重性根源于实践活动的二重性。[2]可见,社会系统的结构性特征对于实践来说既是其中介又是其结果,结构的二重性体现了个体实践的能动性和结构的制约性之间的辩证循环关系。   (一)教师的日常实践   对于教师来说,其任职的学校就是其实践活动的主要空间和区域化场所。在这个空间中,教师跟其他成员实现着互动,建立各种的人际关系。其主要的人际关系主要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在其经常活动的场所中,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互动,创造性的促发日常生活的惯例,使其实践意识即教学活动固定在特定学校场景中。教师的日常生活主要是指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基本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通过教师的日常生活,可以为其提供鲜活的教育素材,从生活中整合课程资源,使教师走进具体的生活场情景,反思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联系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师的日常生活主要表现为其日常的教学生活。教师在其固定的区域化的教学场所中、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常规教学思维进行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并非是机械化的、教条化的生活,因为日常教学生活并非直接给定的,是来源于非日常教学生活的日常化、例常化,源于非日常教学生活的积淀。[3]   (二)作为行动者的教师   一直以来,教师被认为是适应和屈服于社会化力量的被动的实体。这种功能主义的观点显然是不能解释在教师教育中仍抵制社会化力量的教师行为。随着对教师社会化研究的深入,人们也认识到初学者在其教师社会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