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童年母题当代书写与意义生成
童年母题当代书写与意义生成
摘要:在新时期小说中,童年母题得到了丰富而深刻的艺术表现。从叙事特征看,这类以童年为书写对象的童年小说常常包含着“过去一现在”两种时态、“成人-儿童”两种视角;从情感基调来看,温情是这些童年小说的美学特征和情感标识。同时,在童年经验与记忆的诗性回眸中也内含着作家追踪与反思自我人格生成,以及在自我主体性形成中开掘童年所蕴含的人类童年心理及时代因素的文化自觉。
关键词:童年;新时期小说;儿童视角;温情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09)01-0155-06 收稿日期:2008-06-19
作为一种重要的写作资源与题材,童年在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艺术表现。对于作家来说,童年不仅是书写对象与文学素材,也不仅是时间长河与生命之流中逝去的一段“彼在”,它更是许多作家终生挥之不去的一种情绪与精神状态。
童年是一种蛊惑,童年是一种永不再来却催生人们无限渴慕的“过去时”的生存状态,童年是西方文学中的“永无岛”(Never Land),童年总在历史与现实、回忆与重构中形成较强的张力,激发着作家的审美构思与艺术想像。从作家主体来看,童年是其生命的起点,内含在作家的生命体验与人生周期中。因而,对童年的回瞻不仅因为审美距离而极具审美意味,更因童年包含着作家主体的生命体悟并参与建构作家主体的人格生成而使之具有了更为持久的生命力与丰富鲜活的艺术质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托尔斯泰甚至断言作家写来写去最终都要回到他的童年。对于作家来说,“为生活在某一过去的气氛中,必须使我们的记忆非社会化,并超出种种我们自己以及他人一说再说的回忆……我们必须再找到我们尚未被认识的存在,即孩子的心灵。”也就是说,面对童年,面对这个“已成为‘岁月的见证’或一个‘异国’的故乡童年”(汪曾祺语),作家必须逼真地回归与复现,为了找回童年所处的那一“过去的气氛”,作家必须在情感与认知上认同并回归到“孩子的心灵”,以孩子的眼、孩子的心去复呈、体味童年岁月。正因为此,法国社会学家加斯东?巴什拉把作家具有的这种童年状态、儿童的稚拙心态称作“富有宗教精神的崇高心灵状态”。
一、童年小说的叙事特征和美学风貌
新时期以来的作家对童年的竞相书写是个不争的事实,迟子建、苏童、莫言、余华等一大批作家从他们初登文坛直至今日,始终贯穿着这类小说的创作。如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沉睡的大固其固》、苏童的《桑园留念》、《刺青时代》为代表的“香椿树街”系列、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在细雨中呼喊》等等。对童年的重视,对儿童视角的偏爱,作家自己也多有坦言。迟子建说:“童年生活给我的人生和创作都注入了一种活力,我是不由自主地用这种视角,来叙述故事的”;“童年视角使我觉得,清新、天真、朴素的文学气息能够像晨雾一样自如地弥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视角更接近天籁”。莫言说:“对于作家,童年的经历、记忆非常重要。我真正理解文学,始于我发现了童年的记忆、理解童真之时……一个作家的童年经历决定了他的文学。”因而,对于作家而言,“童年记忆不仅在情感上始终缠绕着他们,而且会成为他们创作思维定势的某种定向路标,成为他们创作中取之不尽的灵感的泉眼。”
从叙事特征看,这类以童年为书写对象的小说常常包含着“过去一现在”两种时态、“成人一儿童”两种视角,也即钱理群先生所说的“过去的童年世界”与“现在的成年世界”之间的“出”与“人”。从叙述时态上看,童年是过去的记忆,而对它的书写则是现在的行为,因此,书写童年包含着过去与现在两种时态的交错。“回想童年往事本身包含有一种既定的两人关系。这关系建立在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之间,这是一种自我关系。童年的我是我的故事对手,与我达成时间性的社会关系……童年往事因现在的我参与,才有了意义。”因此,童年往事并不是只停留在过去的时空而不与现实发生联系的闭锁、静态的世界,借助于回顾性叙事或回忆机制,历史被照亮,并进而与此在的生存融为一体获得连贯性。从叙述视角上看,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的复合使用,使童年的书写得到了更为丰富、深邃的艺术表现。申丹曾指出,在回顾性叙事中,常包含两种不同叙述眼光。一为叙述者目前追忆往事的眼光(又叫叙述视角),另一为被追忆的过去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又叫经验视角),两种视角体现出成熟与幼稚、知悉真相与蒙在鼓里之间的对比。在莫言、迟子建、余华等人的小说世界中,我们发现,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是互补的,“那个成长为成人的‘我’已摆脱了当初的稚拙与蒙昧了……这个成人‘我’的视角,打破了儿童‘我’在叙述时所造成的单一单调、近乎原初的画面,由一种叙述的中断和旁观的需求而从情绪之中跳出来,进入回忆、进人沉思和剖解。”
童年凝聚着作家真实的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