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稻田杂草稻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稻田杂草稻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摘要:由于水稻免耕、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杂草稻蔓延迅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分析了稻田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危害及发生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耕作、清洁种源、人工拔除、巧用药剂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杂草稻;发生特点;危害;发生原因;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51.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1-0186-02
作者简介 侍爱邦(1964-),男,江苏盐城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0-04-29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和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杂草稻在盐城地区发生蔓延迅速,部分地区、局部田块已成为仅次于稗草和千金子的稻田第三大恶性杂草,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由于杂草稻是近几年盐城地区稻田新发现的一种新型杂草,有不少农民将它称之为“杂稻、野稻、红米稻”。又因其似草非草、似稻非稻,使人们难以识别,更给防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2]。为有效地控制稻田杂草稻的危害,现针对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形成原因,提出了“合理耕作、切断种源、形态去杂、人工拔除、巧用药剂”的综合防除技术。
1杂草稻的发生特点
1.1形态特征
苗期杂草稻出叶快,分蘖多。拔节后,杂草稻植株生长迅速,株高明显高出常规粳稻品种,叶片较长、宽,叶色较淡,株型松散。成熟期考察,杂草稻株高比伴生的粳稻品种稍高或相仿,分蘖成穗多,抽穗期早5~7 d,上部3张功能叶均比常规粳稻长且宽,功能叶衰老速度快。田间直观印象是叶片宽,叶色淡,繁茂性好,长势类似杂交籼稻。杂草稻的茎秆以绿色为主,有部分呈紫红色,少部分杂草稻出现分离现象,植株有高有矮,穗型有大有小,也出现了大青棵[3-4]。杂草稻穗型较大,每穗粒数较多,弯穗型,稻粒细而长,有芒,千粒重较低,灌浆速度快,落粒性极强,边成熟边落粒。谷粒黄色或黄褐色,糙米(种皮)呈棕红色或玛瑙色,米质适口性差。据调查,杂草稻平均穗长21.94 cm,比常规粳稻长7.66 cm,每穗总粒数平均为153.9粒,比常规粳稻多50.25粒,千粒重为22.83 g,比常规粳稻低3.64 g,落粒率73.7%~96.5%,比常规粳稻高56.36%。
1.2田间分布特点
杂草稻田间表现为簇生性,田间分布不均匀。由于杂草稻落粒性极强,一进入成熟期即开始落粒,同时其生育期又早于伴生的常规粳稻,在常规粳稻成熟收获时,杂草稻种子大多数已掉入土中,种子在田间自然越冬,因此翌年杂草稻的发生表现为簇生性,田间分布不均匀,尤其是初发生田块较明显,严重发生田块则覆盖全田。在移栽田块,杂草稻多数在地势较高、不易淹水的地方,且杂草稻不在移栽行(穴)内。而由种子质量引起的杂草稻,则杂株田间分布较均匀,杂株在移栽行(穴)内。
1.3不同水稻耕作方式下的发生率
杂草稻的发生率与农田耕作方式和水稻栽培方式有较大的关系,杂草稻的发生趋势是免(少)耕田耕翻田,麦套稻直播稻抛秧稻移栽稻。据孙敬东等[5]调查,其中麦田套播稻田杂草稻发生率平均为59.8%,直播稻为34.5%,抛栽稻田为5.6%,移栽稻田为2.2%。而且多年麦套稻田或直播田重于1~2年的麦套稻或直播田。
2危害
由于杂草稻前期生长旺盛、繁茂性强且早熟,在稻田与栽培稻争光、争肥、争空间,抑制了常规粳稻的生长发育,当田间杂草稻发生占40%时,水稻成熟期就基本上被杂草稻覆盖,无目标产量的形成;加上杂草稻极易落粒,产量收成很低;部分未落粒的杂草稻与栽培稻一起收获,因其粒型小、果皮有色素沉淀,影响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6-7]。据报道,黑龙江省仅?t生稻一项因品质下降而造成的损失,每年至少达3亿~4亿元;由于其具备了休眠性、落粒性、繁殖系数高等杂草特性,生育繁殖已脱离劳作控制范围,一旦发生,将危害多年,尤其在直播稻田和不翻耕套播稻田,杂草稻数量成倍上升,危害日益严重。
3发生原因
杂草稻早熟易落粒,成熟时种子落入田中,翌年条件适宜时萌发成苗,这样年复一年,繁殖蔓延。但杂草稻迅速蔓延的原因,仍然与近年来栽培技术体系的改革是分不开的。随着稻麦免、少耕技术的推广应用,土壤耕翻次数明显减少,耕翻深度也越来越浅,使掉落在田间的极少量种子能够生存繁衍;而麦套稻田和直播稻田则给常规粳稻和杂草稻提供了同样的适宜环境,使杂草稻的出苗率和成活率大大提高。而跨区机械作业和种子调运过程中混入的极少量杂草稻种子,是杂草稻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精耕细作的移栽稻田,通过耕翻、耘田、人工除草,使上年落入田间的杂草稻种子多数被翻埋入深层,加之移栽后建立的浅水层,不利于杂草稻种子发芽,因此其成苗率很低,即使有少量成苗的也被农民在田间管理时拔除。
4杂草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护理员证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高速公路施工图技术交底kqaxxdnq.doc VIP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试卷附答案.doc VIP
- 南京旅游攻略介绍ppt课件(优质ppt).pptx
- 某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理规划方案(DOC 62页).doc VIP
- 鸿蒙崛起:探索新一代技术 课件全套 第1--10章 鸿蒙操作系统概述 ---项目示例-移动车载APP设计.pptx
- 老旧小区改造环境保护与节能设计方案.docx
- 1_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较大事故案例分析+-+副本.pdf VIP
- T_CRACM 0001-2025 中国人面部皮肤美白状态评价方法.docx VIP
- 2025至2030粮油产业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