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在三都县2007年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docVIP

稻纵卷叶螟在三都县2007年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稻纵卷叶螟在三都县2007年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稻纵卷叶螟在三都县2007年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摘要 介绍了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2007年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及为害特点、影响为害的因素和综合防治的技术。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为害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4-8421(2008)01-039-01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刮青虫、百叶虫、小卷叶,又称卷叶虫,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害虫,每年开春后随西南气流迁入三都水族自治县繁殖为害,已成为该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尤其是近年来优质杂交水稻得到普遍推广种植,以及化肥的过量使用,致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为害程度明显上升。2007年该县水稻种植面积为1.01万hm2,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0.35万hm2,占种植面积的34.6%,其中优质杂交稻种植0.5万hm2,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0.28万hm2,占种植面积的56%,其所发生的面积和为害程度为历年之最。         1 发生情况及为害特点      1.1 发生情况 三都县稻纵卷叶螟1年发生3~4代,迁入早的年份可发生4代,迁入晚的年份可发生3代。2007年稻纵卷叶螟迁入较早,发生4代,主害代为第3、4代,第3代重于第4代。   1.2 为害特点 稻纵卷叶螟成虫喜欢在嫩绿、宽叶、矮秆的田块孵卵,卵大部分集中在中上部叶片上,尤以倒数1~2叶为多。初孵幼虫(1龄幼虫)先从叶尖沿叶脉来回走动,然后钻入心叶或由稻蓟马为害形成卷叶后取食叶肉,出现针头状白色透明小点,很少结苞;第2龄开始在叶尖或稻叶的上、中部吐连缀边成小虫苞,也称“卷叶期”。幼虫啃食叶肉,受害处呈透明状,透明处失水干枯呈白条状;第3龄后幼虫开始转苞为害,转苞时间一般在傍晚或凌晨4:00~5:00,阴雨天白天也能转苞为害,虫苞多为单叶纵卷。1~2龄虫食量少,占总食量的4.6%左右,耐药性差,为最佳防治时期;第4龄以后转株频繁,虫苞大、食量也大,耐药性增强;进入5龄后进入暴食阶段,此龄幼虫食量占总食量的79.5%~89.6%,老熟幼虫经1~2 d停食预蛹后化蛹。      2 影响为害的因素      2.1 种植品种结构 叶片宽、下披的品种比叶片小、直立紧凑的品种发生重,如冈优527、准两优527、宜香系列品种比富优一号、D优系列受害重。   2.2 施肥技术水平偏施氮肥,生长过旺,叶色浓绿,密闭、阴湿的稻田受害重。相反,氮磷钾肥配方施用,生长适度、叶色鲜亮、株行间通透性好的稻田受害轻。   2.3 气候条件 多阴雨的气候有利于发生。成虫、卵、初卵幼虫当温度在24~27℃,湿度在90%以上时有利于发生。在三都县中和镇6月中旬至7月上旬阴雨天多,温度适宜、湿度大,又恰逢水稻分蘖盛期,更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防治困难。   2.4 防治水平 早防治的稻田受害轻,反之则受害重,当田间出现少量小虫苞或卷叶时,幼虫正处在1~3龄期,耐药性差,是进行防治的最佳时期。而此时幼生卷叶量少且小,未能引起群众足够的重视,有的群众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待到田间出现大量的卷叶时,大部分幼虫已转入4~5龄阶段,耐药性增强,很难进行防治,即使药量加倍,也起不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2.5 栽植密度 适当稀植的稻田受害轻,过度密植的受害重。适当稀植,田间通风透光性好,温度高、湿度小,不利于卵的孵化,幼虫量小,受害轻;过于密植,通风透光性差,温度适宜、湿度大,有利于成虫卵的孵化和幼虫的生长,幼虫量大,受害重。   2.6 海拔高度 稻纵卷叶螟在中低海拔地区发生较重。如2007年该县低海拔的三合、拉揽、打鱼、都江、坝街等乡镇和中海拔的大河、丰乐、合江等乡镇发生严重,而高海拔的塘州、廷牌等乡镇发生较轻。      3 防治措施      3.1 组织措施   3.1.1 加强田间虫情预测预报工作。在水稻分蘖盛期,组织技术人员做好田间虫情调查工作,确定防治适期。在盛孵高峰期,普查新卷叶尖(大多为1~2龄幼虫),当每百丛有新卷叶尖40~50个(或幼虫10~15条)时定为防治对象田。或在分蘖盛期每丛有3龄虫0.75~1头,抽穗期每丛有0.5~0.7头,定为防治指标,抽穗期是防治的关键。在相同虫量下,因稻纵卷叶螟为害减产的程度是抽穗期>分蘖期>乳熟期。   3.1.2 做好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工作。通过田间虫量调查,一旦虫量达到防治指标,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得到支持和帮助。广泛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指导群众做好防治工作,坚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力争将幼虫消灭在1~3龄期,以减轻为害。   3.2 防治方法   3.2.1 农业防治。①选用抗虫品种。随着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得到提高,一些中抗稻纵卷叶螟的品种相继出现,可根据当地生产条件选用有一定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