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艾米莉狄金森哥特式死亡诗主题多视度探析
艾米莉狄金森哥特式死亡诗主题多视度探析
摘 要:死亡是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改变了人们对死亡的看法,使死亡充满了美感和浪漫色彩。通过探讨狄金森的哥特式死亡诗的主题,试从弥留者、生者和死者的不同视角和身份入手,挖掘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主题,探讨其关于生与死、死亡与永恒的关系。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哥特 死亡诗 多视角 死亡 永恒★基金项目:合肥学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KY13RW);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08085QF116)
在19世纪美国文坛诞生了一位性格迥异,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声名鹊起的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有人称赞她为美国诗歌之母、“游荡在美国乃至世界现当代诗歌原野上的幽灵”。 而这一时期哥特小说也在繁荣发展。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下,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创作也不免受到霍桑、爱伦?坡和欧文等以哥特式风格为主要创作手段的美国作家的影响。除此之外,据狄金森的传记作家记载,她早期还受到勃朗特姐妹作品和爱默生的超验主义的影响。因而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哥特风格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牛津文学术语词典》的解释,哥特式风格在起初主要常见于小说,特别是故事背景为阴森的古堡或是修道院里的离奇且恐怖的小说。从此出发,有些学者认为诗歌因有情节和韵律的限制,无法呈现哥特式的故事。但这一观点受到了一些评论家的质疑,他们认为以爱德华?杨(Edward Young)和托马斯?格雷(Thomas Grey)等为代表的18世纪英国墓畔派诗人就成功地在诗歌中运用了哥特式风格,而19世纪的文学家们又重新塑造了小说的创作模式。狄金森因此得以在诗歌中能自如地驾驭哥特式风格,创作哥特式人物。
哥特作品是浪漫主义运动的一个特殊流派,评论家们称之为“黑色浪漫主义”(Dark Romanticism)。从西方文艺理论和美学史看,亚里士多德是最先对其描写价值与功能作先驱理论探讨的。在其《诗学》中,他大力倡导文学作品中表现恐怖、罪恶、凶杀、惊奇与苦难,强调最大限度地引起人们对苦难事件的恐惧和怜悯之情,以达到艺术的最佳效果。在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中,我们亦能找到最基本的哥特元素:恐怖与死亡。翻阅狄金森的诗歌即可发现,她的诗歌三分之一都是描写死亡的。死亡是她哥特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哥特文化迷恋死亡,它所演绎出来的腐败、末世、毁灭等情景正是这种风格所追求的极致,这种极致符合哥特的审美。狄金森的作品,尤其以死亡为主题的作品充分诠释了这一特点。
面对痛苦和死亡,狄金森在作品中表现得冷静而理智,对其过程和结果加以细腻剖析,这慢慢、渐渐的解剖过程叫人窒息。她的死亡诗从不同方面探索死亡的意义。有的以临死者的身份描写死亡瞬间的恐惧,有的以幽灵的视角描写死后的生活,有的从死者的角度写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在她的笔下,她以不同的视角来描写死亡,拥抱死亡,反思死亡,引发对幻梦与现实、死亡和永生的思索。
一、生者对死亡的反应
在狄金森的一些诗中,她时常以生者的视角直击死亡场景,展现了生者对死者的恐惧。There’s Been a Death in the Opposite House(Poem 389)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人们对于他人死亡的反应。诗中的叙述者没有直接目睹尸体或去送终,而是从自家的窗户向外张望,观察对面房内正经历的“新丧”场景:“There’s been a Death, in the Opposite House,/ As lately as Today-/ I know it, by the numb look/ Such Houses have-always-.”在这首诗中,狄金森应用了多个阴郁的意象来烘托死亡气氛:疲惫麻木的殡主、黑色的送葬队伍,似乎就连空气也弥漫着死亡的哀伤与凄凉。医生向众人宣告一个生命的结束,吊唁者陆陆续续前来向遗体告别,牧师也来到了死亡现场。牧师作为人类灵魂的拯救者,他的到来就像医生宣告死亡一样是死亡事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屋子里的人扔出一张床垫,门口的孩子们急忙躲闪。他们怀疑那人死在那床垫上面(Somebody flings a Mattress out- /The Children hurry by- /They wonder if it died-on that-)。虽然年幼的孩子们对死亡不可能有多么深刻的理解,但他们就像害怕黑暗一样害怕死亡。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死者死亡的过程和生者的悲哀,但却用强有力的笔触间接描写了活着的人如儿童和牧师对死亡的恐惧。诗中“appalling”一词集中反映了叙述者的主观感觉。在她的描写下,我们可以看到死亡的阴森恐怖和痛苦不堪。
二、临死者弥留的恐惧
狄金森可以在诗歌中成功地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