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照我,热暖我,永恒的灯
——素记臧克家先生对一个后学者的关爱
李松涛
时下文坛之上,“老师”的称谓颇为流行,但若深究细想,便会发现称人为
师者并不都怀有敬意,而被人称之为师者也并非都名符其实。与臧克家先生近
30 个春秋的交往,初起呼为“同志”,而后叫做“臧老”,当面或写信,我从不
曾称先生为师,但他老人家却是我实实在在的老师,更确切地说是恩师。
臧老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历史地位,在诗坛上无可替代的身份,早有定评,
无须我等晚辈饶舌。我要说的只是自己作为一个诗歌后学者,与其多年接触的切
身感受。初见臧老,是1975 年 12 月30 日上午,在国家出版局三楼会议室,诗
刊社召开的学习毛主席词二首座谈会上。他身着黑色呢子大衣,清瘦,矍烁,神
情激动地登台发言,曲型的山东口音。几天之后,我从红星胡同人民文学出版社
招待所步出,跨过一条横街,忐忑不安地叩响了赵堂子胡同 15 号的大门,出来
开门的正是臧老本人。我嗫嚅地说明来意,他一脸亲切的笑容,与我紧紧地握手,
引我步入四合院。腊月的奇寒被关在了房门外,简朴的客厅煞是温暖,一如主人
的热情,肩头薄雪、帽边清霜及心中局促顿时融化殆尽。茉莉花茶的醇香弥漫开
来,臧老让我坐在沙发上,他自己则从书房兼卧室的里屋搬出藤椅,面对面坐下。
一个多小时的交谈,臧老说了许多令我难忘的话。临走时,他在复刊号《诗刊》
的扉页上为我题了四行字:“后来居上/青年胜过老年/望你多下到斗争里去/诗定
会越写越好”。时过三载,臧老于1979 年第8 期《文艺报》上撰文《谈李松涛的
诗》,这样记叙了我那次造访的情形:“一九七六年一月,《诗刊》复刊号一到手,
怀着激动、欣慰的情感,立即通读了一遍。有的同志问我:‘你看哪些作品比较
出色?’我回答说:‘我最喜欢《深山创业》,写得不错,读后留下了清新之感。’
记住了诗,记不住名字。过了两天,有一位青年同志来访,高高的个子,神采动
人。他在我身旁自报姓名,我才知道他就是《深山创业》的作者李松涛同志。我
又惊又喜,一见倾心。我直爽地说出了心里的话,我真是喜欢他的《深山创业》。
这篇处女作如此吸引人,兆示了他创作前程的远大,显示了诗人的才华。……这
次虽系初次会面,一见如故,成为忘年之交。分手后,时常通信,谈诗,彼此互
相鼓励。”
“时常通信”确是事实,“彼此互相鼓励”则是臧老的谦词,有的只是他对
我包括鼓励在内的教诲。“你的诗,我甚喜爱,不止一次对孟伟哉同志谈及,好
处是:立意、构思、遣辞、用字,新颖,不一般化。”(1976 年 8 月6 日信)同
1
时也提醒我:“但须注意:深厚,力的内在。”还语重而心长地谆谆告诫我:“不
要因为有了点‘名望’,就被拉稿的人拉垮,不要随便命笔。”(1977 年 5 月 15
日信)。臧老为人坦诚,直率,凡事一丝不苟,从无敷衍。他常不辞辛劳地函告
我一些外界对我的反映,希望我能更有效地认识自己、规范自己、发展自己:“听
诗刊同志们反映,你为人诚朴,努力工作。闻之报喜!”(1977 年12 月1 日信)
“有人对我说,你受到了某种风气的影响,作品的调子有点变了。”(1980 年 8
月20 日信)“今天下午作协书记处开会,讨论、通过新会员的名单,你在内,向
你祝贺!”(1979 年9 月25 日信)20 年前,济南召开“臧克家学术讨论会”,接
到请柬后便专心候着会期通知了,不想突然染疾入院,只好于无奈中写信向臧老
说明实情。很快收到复信,竟是接连的两封:其一是臧老夫人郑曼女士写来的,
说知我生病,很惦念,要安心治疗。其二是臧老本人写来的,内容与上信无异,
他说郑信似乎漏写了“空军”两字,怕我收不到,着急,于是赶忙又亲自补写了
一封。臧老的认真严谨及为他人着想的风格,由此可见一斑。1984 年 10 月 10
日臧老来信:“我,上月五号深夜呕血,急救入首都医院,一住三十二天,前天
出院,十分软弱,多半卧床,还须修养一段时间。我为你想了两句,算作对联。
用你的名字,又表现你的诗格:‘高山青松挺秀/大海碧涛声宏’。一俟精力强些
时,即写好寄上。”仅仅六天之后,便收到臧老挂号寄来的条幅:“‘高山喜见青
松立/大海欣闻碧涛宏’题赠松涛诗友,臧克家甲子秋日时年七十又九”。虽然仍
是两句,但文字有了变化,韵味又得精进,可见老人家挥毫之前又细加斟酌。
将近30 年的时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