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六朋人物画研究
苏六朋人物画研究
【摘 要】苏六朋是清末广东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一位画家,能工人物、山水、花鸟等画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人物画,不仅具有地域特色,而且极具个性特征,在广东美术史,即使在全国美术史上也是一位可圈可点的人物。但由于文献记载缺失,如此杰出的画家却一直无人关注,近几十年才有学者对其艺术成就进行挖掘、研究。
本文以苏六朋的人物画为切入点,将其人物画按题材不同分为市井百姓、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三大类。结合典型画作,对其人物画的题材及艺术特色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苏六朋不仅创新了新的绘画技法,同时也对传统绘画题材进行了开拓,作品富有时代精神。希望该研究成果有助于人们更多、更直观地了解这位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些陌生的人物画大家。
【关键词】苏六朋人物画 题材 艺术特色 探讨 研究
清代中晚期是广东美术史上一段星光璀璨的时代,出现了汪后开、黎简、谢兰生、苏仁山等一批著名的画家。有些画家不仅对广东美术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全国美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清嘉庆、道光年间的苏六朋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能工人物、山水、花鸟等画事,尤以人物画而著称。时人张维屏对其人物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枕琴善画人物,大而盈丈,小而分寸,男女老少形神各肖,衣冠动作,笔笔生动,天生绝技,一时无两。”
苏六朋的人物画取材突破了传统成法的束缚,独辟蹊径,不像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多描绘才子佳人、闲云野鹤,他是从社会百态中获取题材,更多着眼于描绘社会日常生活的各种阶层的平民生活、市井风俗,以及市民喜爱的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题材,开创了反映岭南世俗生活,带有讽刺性、警世性风俗人物画的新领域。他的这些具有漫画性质的文人讽时画入目三分,带有谐趣,被认为是中国漫画之始,是近代漫画的雏形。
一、苏六朋生平
苏六朋,广东顺德人,字枕琴,经常使用怎道人、南水渔人、逍遥道士等别号。
关于苏六朋的生卒年,由于史料记载的缺失,故历来并无明确说法。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是香港学者李国荣先生的观点。李国荣经过考证,认为苏六朋生年当在公元1791年即乾隆五十六年,依据是其在苏六朋的一幅《中秋赏月图》的自题诗中的发现。题诗中有一句为“老夫老及六十年,更向中秋赊四十”,可知苏氏时年当为60岁,而年款则署“庚戌”(1850),据此可推出苏六朋的生年应是1791年。
苏氏的卒年是根据现存的一幅苏六朋的自画像上的罗??衍题识推断的。时人罗??衍题称“枕琴先生遗像”,就是说在题识之前苏六朋就已经去世,题识年款为同治元年壬戌四月八日,(即公元1862年4月8日)。目前所见苏六朋存世画作最晚的是广州美术馆收藏的署有年款“咸丰十一年三月”(1861年3月)的《对弈图》。由以上可断定苏六朋的谢世时间在1861年3月以后、1862年4月8日以前这个时间段内。
苏六朋自幼受父亲苏奕舒的熏陶,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父以行医为生,亦善书画,与广州漱珠岗纯阳观道士李明澈是画友,时常在纯阳观的松枝馆作画,苏六朋有时也会跟随父亲一同前往。苏六鹏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也钟爱绘画。但据史料记载他正式拜师学艺是在他少年时代,拜罗浮山宝积寺的德?液蜕形?师。德?液蜕校?字载山,别署罗浮山人、罗浮画禅。原籍江西,后于嘉庆年间来到广东顺德,居住在罗浮山的宝积寺。德?液蜕械娜宋锘?尤精,远近闻名,他的悉心指导、言传身教,对苏六朋的艺术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因罗浮山的这段学艺经历,苏六朋对罗浮山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我们从他现存的画作中可以看出他流露的罗浮情节,“罗浮樵子、罗浮道人、浮山樵者、浮山阿朋”等和罗浮山有关的一些别号经常出现在他的署款或钤印中。
在罗浮山学艺数年,苏六朋已成长为壮年,于是决定离开罗浮山来到当时较繁华的广州城隍庙处卖画。城隍庙周围人气旺盛,商贾、小贩等各阶层市民聚集于此,是广州市井生活的一个缩影。摆摊卖画生涯不单让苏六朋收获到了赖以生计的银两,也同时收获到了其他画师在山野临泉以及书斋中无法体验到的对于苍生的同情和对于布衣黎民的眷注。苏六朋通过卖画,有了一些积蓄,就开办了第一间集“卖画、授徒、雅集”等于一体的“枕琴轩”画室。
50岁以后,苏六朋凭借自己的绘画技能与广州的文人士大夫多有交流,经常去参加这些文人组织的聚会。汪兆镛在其《岭南画徵略》就有记载:“道光年间张维屏、黄培英请人修禊,多属苏六朋绘画。”由此可见,此时苏六朋的绘画艺术已经融入主流,得到了文人界的认可。苏六朋晚年于广州逝世。
二、苏六朋的人物画
苏六朋城隍庙多年的卖画经历给予了他不少创作题材,他的画中常常出现寻常百姓、小商贩、说书人、杂耍艺人,还有形形色色的盲人、丑陋的吸毒者等,对市民喜爱的历史人物及传说故事中的人物也有描绘。
(一)“市井平民”?}材
苏六朋人物画的市井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