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流子 宋·张耒 木叶亭皋①下,重阳②近,又是捣衣③秋。奈④愁入庾肠⑤,老侵潘鬓⑥,谩簪⑦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蘋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⑧知安否?香笺⑨共锦字⑩,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简介】 《风流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有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三十四字,双调一百十字,平韵。又名《内家娇》。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熙宁进士。曾任秘书省正学、起居舍人。绍圣年间,因元党籍,谪监黄州酒税。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崇宁初复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寻得自便,晚居陈州。著有《张文史文集》。词有赵万里辑《柯山诗余》。 【注解】 ①亭皋:水旁平地。 ②重阳:阴历九月九日,古代登高节,佩茱萸饮菊花酒,据说可以避灾。 ③捣衣:古代妇女,于秋渐寒时,在砧上捶打寒衣,以备寄送远方亲人过冬。 ④奈:怎奈,无奈。 ⑤庾肠:庾信的愁肠。庾信,本为南朝时梁朝官员,因出使西魏被留北地,思乡而有愁肠。这里自喻羁在异地。 ⑥潘鬓:潘岳的斑鬓。以此感叹年华易逝,潘岳貌美而早衰。 ⑦谩簪:谩通漫,广泛,引为无意。簪,插,戴。 ⑧玉容:如花似玉的美容。 ⑨香笺:美好的书札。 ⑩锦字:织锦上的文字。 ?青鸟:传信息的使者。据《汉武故事》说:“七月七日,忽有青鸟,飞集殿前。东方朔曰:‘此西王母欲事’。有顷,王母至,三青鸟夹侍王母旁。” 【故事】 这首词,是张耒抒写晚秋时的乡思与遥想玉容音信不通的愁绪。把离别之恨、相思之愁写得淋漓尽致而又莫可奈何。 树叶纷纷飘落到水旁平地上,时近重阳,又是妇女们为远离亲人捶打寒衣的深秋了。怎奈愁思进入我庾信那样的愁肠,白发出现在我潘岳那样早衰的鬓角。发上我无意插上黄菊,否则花朵也会为我害羞。不禁遥望楚天晚空,一直望到水气缭绕、白花开的尽头,那红色蓼花的深处。那里只有脉脉含情的香草,默默无语的夕阳,横渡南浦的大雁。我自己呢,只好独倚西楼,思绪悠悠。 美好容颜的人儿不知道平安吗?书信和织锦题诗,因两地太渺远没法寄去。只能白白怨恨那晴云分离,青鸟信使隐没了。想象到佳人在风前月下芳心苦恼,两眉紧蹙,怎么禁得起这满腹的闲愁。这种相思之情到了不能用言语说出来的时候,就只好委付给滔滔向东流逝的江水了! (2010年高考辽宁卷)(原文在《长安十年》上) (2)黄遵宪所撰《日本国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从第一段中间“该书以……”到段末分类概括。 【答案】 ①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②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③史论结合的编纂方法。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对实用类文本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3)从文中看,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从第二段中第二、四、五句分类概括。 【答案】 ①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②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以《大清律例》保护华侨财产;③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对实用类文本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1.通读全文,掌握重点字词,掌握主要内容; 2.理解杜甫诗歌的人民性。 2.解释词语 霪雨:连绵不停的过量的雨。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课文展现的是杜甫生命中的一个片断,如同一首苦难而壮美的诗。 传记记述了风云多变忧患重重的现实处境,如何造成杜甫一生无穷的灾难,而诗人又如何和人民患难与共、用诗歌记载苦难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杜诗感人的力量原来是由此产生:诗人无论“慨世”还是“慨身”,他的感情心志总是和国家危机、民生痛苦胶漆般地结合在一起,大部分诗篇都充溢着个人的与时代的血泪。诗人面对人生挫折,面对个人荣辱,总能唤起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诗人对生活的执着和对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感时忧国的精神成为知识分子的人生情怀。 2.小标题艺术 在写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