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轮回洛神赋图卷图像叙事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视觉轮回洛神赋图卷图像叙事研究

视觉轮回洛神赋图卷图像叙事研究   摘要:辽宁本《洛神赋图卷》的叙事手法巧妙和图像意涵丰富,画家不仅擅于运用人物动态来塑造人物心理,也把握住了场景中静止与运动的关系,使画面的铺陈极富变化。此外,画家还试图在创作中表现出时空的观念,尤其是画卷末端描绘了曹植的“回首”,它将整个故事的空间性串联起来,使观者的视线再次被拉回到洛水河边,带领人们重温洛河边上这段短暂而伤感的恋情。这种视觉的轮回方法,是中国古代图像叙事中常用的观看方式。   关键词:《洛神赋图卷》;曹植;图像叙事;六朝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度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课一画”高职美育通识教育微课课堂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071]   六朝时期,中国的政治混乱,但绘画史却极其繁荣,美学观的诞生、独立画家的出现、人物画的发展、山水画的萌芽,种种迹象表明,六朝时代的作品,深刻影响着中国往后的艺术发展形式。其中,《洛神赋图卷》为六朝时期人物故事画的精品,受到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与模仿,该手卷图像叙事的手法,开启了绘画史上图文互动与空间转换的新模式,其构图原则、空间设计和人物表现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洛神赋图卷》是根据曹植在黄初年间所做赋文《洛神赋》而画的人物故事手卷,《洛神赋》一文共176句,辞藻华丽,极富音乐性。曹植在该赋中,以第一人称描述了他在黄初四年从京师返回洛阳途中,与洛水女神相遇,被她的美艳脱俗所吸引,两人暗生情愫,互相倾慕,并互赠礼物,但稍后,曹植顾虑于人神不能相恋,改变了相恋的初衷,洛神有感于这个变化,几经徘徊后伤心地离去。曹植见状遗憾不已,苦心等待但已于事无补,后来只有驾车东归,但仍念念不忘这段哀伤的恋情。该赋故事感人,形象生动,作为千古绝唱受到历代文人的关注。从4世纪开始,就有画家以此为题,将赋文加工创作成为人物故事画。其中,相传为顾恺之所画的《洛神赋图卷》为最原始的祖本,本文将最接近祖本的辽宁本《洛神赋图卷》(宋摹本)进行研究讨论,试图还原六朝时期的图像美学与绘画手法。   一、辽宁本与其他《洛神赋图卷》的传世版本   目前,《洛神赋图卷》原作早已遗失,但由于名气过大,历代仍有摹本流传至今。据初步统计,历代摹本至少有九件,在这当中,属于宋代摹本的应有七件,其中辽宁省博物馆藏一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三件,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两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件。七件摹本包含六件设色,一件白描。这七幅画从人物造型、场景设置、构图方式均保留着魏晋时期的画风,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另外两幅从绘画风格上已无魏晋时期的古风,亦加入后代画家的创作臆想,属于元明风格的摹本。在存世的九件《洛神赋图卷》的摹本当中,以辽宁本《洛神赋图卷》为最早,辽宁本承袭了六朝故事画的图文风格,每段画面都附相关的赋文来说明故事的发展情节,符合图像与文字互相结合的六朝美学特色,其物体块面、线条感及人物服饰也符合六朝的风格特色。辽宁本是与原作最接近的摹本,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洛神赋图卷》的图像叙事过程   纵观辽宁本《洛神赋图卷》,作品整体以人物为主,山水、题字为辅,通篇大气连贯,线条优美。可惜,由于岁月的摧残,部分绢质破损缺省,但仍不影响其整体构图大要。下面按该赋剧情脉络的发展,将该卷轴画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   (一)河边邂逅   该部分描述了曹植离京赴洛阳,某日夕阳西下之时在杨林中偶遇了洛神的情景(图1)。将画幅慢慢展开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洛神赋》赋文的38句开篇,分为20列小楷书,虽为楷书,但每列长短不一,极富韵律感。底下的配景亦然,两棵杨柳与九株银杏,及几块石头,作者苦心经营,开篇没有一个物体的高度是在一个水平面上,暗示的是后面故事的跌宕起伏。   紧接着的一幕是画面中的第一个高潮,人神邂逅的一幕。画面主要出现两组人物形象。右边是曹植和八位随行侍从,左边是洛神与八组由她幻化而成的图像:“惊鸿”“游龙”“秋菊”、“春松”“轻云蔽月”“流风雪”、“太阳升朝霞”“芙蓉出绿波”。在这个画面中,画家处理图文的转译,采用的是直译的方法。右边如实描绘了贵族出行的礼仪,曹植左右由两个侍者搀扶双臂,后面一人撑伞,一人提袍。第三排也绘制两位随行的侍者,因绢地残破,已无法分清侍者手中所持物件,推测应为唾壶一类。第四排描绘一位侍者夹“棋子方褥”,供曹植坐地之用。最后描绘了一位头梳双髻、手持羽扇的女童。这部分描绘的出行礼仪,按尊卑长幼排序,代表的是有规矩的人间社会。而在画面的左边,则描绘了另外一个仙境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洛神为中心,旁边饰以鸿雁、游龙、菊花、松树、山峰、芙蓉等图像,这些是赋文中形容洛神美艳动人的化身。比如画面中的两个受到惊吓的鸿雁,对应赋文中的“翩若惊鸿”;腾空的飞龙,对应赋文中的“婉若游龙”,等等,作者用直译的手段,将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