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传统傣寨文化景观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双版纳传统傣寨文化景观解读

西双版纳传统傣寨文化景观解读   【摘 要】文化景观是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品,强调景观的精神内涵和物质形态是合一的有机整体。西双版纳傣族村寨的文化景观受到的关注较少,而资源禀赋又较高。文章从傣寨景观的物质形态入手,揭示了典型景观要素的文化脉络;通过汉族风水理论与傣族传统方位观念的比较,总结了传统傣寨的图式语言,文章还对传统傣寨的文化景观价值作出了评价。   【关键词】文化景观;民族文化;傣族村寨;西双版纳   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这一概念是1992年美国圣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被表述为“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观“填补了自然和文化之间的空白”,展示了人类社会与聚落在自然环境的物质性制约或机会下以及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内在和外在持续作用下的演进,突出强调人和自然之间长期而深刻的相互作用关系。我国文化景观的研究视野主要集中在理论领域、知名的汉族村落等方面,就那些隐藏在热带雨林中而又具有独特民族个性傣寨而言,还需要以文化景观的视角对其内涵和价值作出新的认识和解读。   一、傣寨典型的文化景观要素   (一)“万物有灵”信仰的象征符号:寨心和垄林   “寨心”一词由傣语“宰曼”直译而来,其中“宰”意即“心”,“曼”意即寨。寨心是祖先带领建寨时选定的,通常是村子中央一棵大树,一根或几根木桩、几块鹅卵石或用竹木搭建的小房,有的还用篱笆围起来。据传傣族建寨的始祖“桑木底”立下了规定:新建的寨子首先要立―个寨心,任何人都不得随意搬动,村民建房必须围绕寨心来建盖,不得胡乱搭建。此外,每个傣历年的三月都要由寨中的头人主持被称为“海宰曼”的祭祀寨心的仪式。祭祀当日,全寨紧闭四门,不得外出。可以说没有寨心就没有寨子。寨心的物质形态并不引人注目甚至是十分简朴,但在傣寨中却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首先,寨心定下了傣寨规划的坐标原点,傣家竹楼和寨内的主要道路均依此而建,具有方位上的象征意义。其次,傣族“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让他们认为寨子是有“生命的活体”,因此人为地赋予了它“心脏”,即“寨心”。   (二)景观标志物和宗教文化的中心:被称为“瓦”的佛寺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佛教世俗化是上座部佛教在西双版纳等傣族聚居区的典型特征之一。傣族村寨几乎是村村有寺,寺寺有塔。被傣族称作“瓦”的佛寺通常由寺门、门廊、大殿、佛塔、截亭和僧舍几部分构成。其中大殿是佛寺的主体建筑,一般是竹木或土木结构的重檐歇山顶干栏式建筑,开间三间到五间不等。中堂屋顶最高,依次向两侧迭落,迭落的层次越多则寺庙的规格越高。在屋脊、屋檐和及戗脊上装饰有傣语称之为“密打”和“密来”的火焰状和卷叶状的装饰纹样以及凤凰、孔雀,有翼的龙、狮子等造型,极具民族个性和魅力。佛塔是佛寺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景观元素。佛塔与大殿的关系比较自由,位置可前可后,既可随寺建塔,亦可随塔建寺。与汉式佛塔相比,傣族佛塔比例较为苗条,塔尖高耸,轮廓极为纤细秀丽。   傣族的佛寺选址往往是在村寨中地势显要,风景秀丽的地方,既可以在寨中地势较高的山坡上,也可以在寨子的主要入口处。佛寺的对面和两侧都不能盖房子,必须留出足够宽敞的空地,竹楼的楼面高度还不得不得超过佛像座台的高度。在这种空间比例下,佛寺前面的空地便成为了傣寨的广场空间,为目标景观提供了足够的观赏面;熠熠生辉的大殿和金色佛塔也可以从大片低矮的竹楼民居中脱颖而出,从而使得佛寺成为整个寨子的标志性建筑和构图中心,在视觉上极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三)傣寨建筑的主体:傣楼群落   傣族的传统村寨除了佛寺建筑以外,主体部分一般是由几十座到上百座傣楼形成的建筑群落,一座傣楼就是一户人家。每座相邻傣楼前后左右均相互错开,并非整齐划一的布局,是傣族居民依据地形和方位因地制宜地修建,有机生长而形成的建筑聚落。傣楼穿插迭落的大小歇山屋顶掩映在村道边和院落中椰子、木瓜、菠萝蜜、柚子等热带植物之中,自然而和谐,极具田园牧歌式的美感。   在美丽的物质形态之内,傣楼的形制和选址实际上也体现出了傣族的自然观和民族个性。第一,傣楼本质上是傣族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的体现。傣楼通常是竹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下层架空,用作杂物堆放和养殖牲畜;上层则是封闭和半封闭的主卧、客卧、火塘以及客厅、凉台等生活空间。西双版纳地区常年高温多雨,空气潮湿,极易孳生病菌。这样架空的傣楼楼一般离地三到四米,两层楼不但实现了洁污分区,防止了病菌孳生,还引入了凉风,有效防止潮湿。第二,傣楼的居住形态也是傣族长期稻作农业培养起来的多情重义、温柔善良的民族性格的体现。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傣家的竹楼或木楼不仅没有围墙,而且还都没有大门和正门,虽然家家都没有大门,但寨子里从不丢失东西。   二、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