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庸之道企业管理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庸之道企业管理价值

论中庸之道企业管理价值   摘要:中庸之道就是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经典,也是儒家文化的精华。它所反映的辩证思维对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理念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中庸之道,从中正确汲取养份,对于建立中庸和谐经营管理模式具有很高的企业管理价值。   关键词:中庸之道 企业管理 刚性原则      Discuss the Golden Mean business management value   Guo Bingzhang   Abstract: The Golden Mean is Kong Zi advocated,sub??thinks explains improves human’s basic moral quality to achieve peace and gathers the one whole set theory and the method,are the Chinese Confucianist culture classics,also is the Confucianist culture essence.It reflected the dialectical thought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idea has today to u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unction,dialectically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regarding Golden Mean,correctly derive raise the share,has the very high business management value regarding the establishment doctrine of the mean harmonious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pattern.   Keywords:Golden Mean Business management Rigid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2-0053-02      中国文化中的儒家学说,强调社会伦理的教育,做人的道理,体现了人文精神,也包含了管理哲学的智慧。“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经典,也是儒家文化的精华。一直以来是我国儒家学者追求的至高境界,是人生哲学的方法论,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理念是很科学的,需要我们辩证地认识、看待,从中正确地汲取养份,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中庸之道所反   映的辩证思维对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理念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1.“中庸之道”的内涵及其现代解读      “中庸”一词始见於孔子《论语》:“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中庸”作为一种最高道德规范,人们对它的认知愈来愈少了。何谓中庸?程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则认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在孔子看来,中庸之德的要求,是在道德行为之中,使对立的品格相辅相成,才能处处得乎中庸之道。孔子在论人格修养时讲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人的“质朴”与“文饰”同样重要,如果只关注其中一面,就会出现要么粗野、要么虚浮的现象。应以文之史和质之野相济,做到二者恰到好处的结合,才是君子的风度。甚至象“仁”这样的美德,也要靠几种品德如“刚毅、木纳、近仁”等适当结合才能达到。可以说,孔子的中庸观包含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从其思维方法看,孔子是以事物为两端之对待,以对待为事物存在之本然。由此主张要“叩其两端”,把握事物之对待,反对固执一端,而失之于偏,过与不及,真正做到“允执其中”。然而孔子又认为凡对待、对立并非相互?龟酰?而是和谐共存,呈现中和状态。因此,行中庸之道就要反对过与不及,强调中和、和谐。而这种“中和”并不是无条件、无原则地去折中、去调和,而是以是否符合礼为准则。“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即是说中庸之道以合于礼为准则标准,以礼作为具体规定,以礼作为理论根据,绝没有调和折中的意思。   可见,中庸之道的精髓是不偏不倚,主张取中讲和。用现代的话解释,就是处理事物的指导思想要端正,方法要对头,既反对极左,又反对极右;既反对浅尝辄止,又反对盲目冒失;既反对保守,又反对激进;既反对刚烈,又反对柔弱;既反对以偏概全,又反对一好百好;既反对过于圆滑,又反对僵死呆板;既反对老于世故,又反对逢迎潮流;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