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10卷 第 5期 古 地 理 学 报 Vol10 No5
2008年 10 月 JOURNAL OF PALA EO GEOGRA PHY O ct. 2008
文章编号 : 167 1 - 1505 (2008 ) 05 - 0487 - 08
中国南方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段成因讨论 :
是 “浅水介壳相 ”, 还是深水异地沉积 ?
1 1 1 2 1
高振中 何幼斌 李罗照 卿崇文 肖明国
1 1 1
程四洪 张文成 刘伟伟
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湖北荆州 434023
2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荆州新区勘探研究所 , 湖北荆州 434 100
摘 要 对中国南方上奥陶统五峰组沉积环境的认识长期存在激烈争论 , 深水成因说与浅水成因说针锋相
对 , 似乎两种观点均有否定对方观点的充足理由。问题的症结与观音桥段有关 。根据五峰组本身的沉积特征 ,
应属深水沉积无疑 ; 但五峰组顶部的观音桥段富含腕足类 、三叶虫和珊瑚等化石 , 长期被认为属 “浅水介壳
相 ”。笔者通过对中上扬子地区数十条剖面的实测和深入观察 , 认为观音桥段应为深水异地沉积 , 主要依据有 :
观音桥段中所含珊瑚 、棘皮类和腹足类等典型的浅水生物化石均呈碎块状赋存于生物屑砾屑灰岩中; 这种灰岩
的上覆 、下伏层均为黑色笔石页岩 , 显然系由碎屑流异地搬运而来 , 其沉积场所并非浅水环境而是深水环境 ;
观音桥段厚度很小而分布范围广阔 , 这是任何浅水环境沉积都不可能具备的特征 ; 观音桥段与下伏五峰组页岩
段和上覆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之沉积极不协调 , 界面突变 , 无环境更替渐变过程 , 符合异地沉积特征 ; 观音
桥段仅在事件影响的范围内才存在 , 在其缺失地区五峰组与上覆龙马溪组之间为整合接触的连续沉积 。观音桥
( ) ( ) (
段的深水异地沉积包括碎屑流沉积 砾屑灰岩 、浊流沉积 粉砂质颗粒灰岩 和 内潮汐沉积 纹层状粉砂
)
岩 。排除了观音桥段环境解释的干扰 , 根据五峰组自身的特征 , 将其解释为深水沉积就不再有疑问了。
关键词 介壳相 深水异地沉积 碎屑流 浊流 内潮汐 观音桥段 上奥陶统 中国南方
第一作者简介 高振中 , 男 , 1937年生 , 1967 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 , 现为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 ,
主要从事沉积学及石油地质学研究 。
本刊主编的话 本文是一篇有新的见地和有争议的文章 。本文作者认为中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五
峰组顶部的观音桥段是深水异地沉积 , 不是浅水介壳相 。在本文的评审过程中 , 一位古生物学家指出 , 在观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word格式:报价单-通用报价单.docx VIP
- 川教版(2024)《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 单元3 活动三 《处理规范的数据》课件.pptx VIP
- 北京市大兴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瓶子哈哈镜》幼儿园大班科学微课讲课PPT课件.pptx VIP
- EPCM项目管理实施规划.docx VIP
-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doc
- 室内除甲醛报价单模板.docx VIP
- 外用制剂仿制药开发I-处方工艺研究及质量控制评价.ppt VIP
- GB50055-2011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2).pdf VIP
- GB_T 13542.2-2021电气绝缘用薄膜 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